【原文】
《過舊宅二首》
作者:唐·李世民
【其一】
新豐停翠輦,譙邑駐鳴笳。
園荒一徑新,苔古半階斜。
前池消舊水,昔樹發今花。
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
【註釋】
1舊宅:指武功慶善宮。
2譙邑: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縣。
3苔古:全詩校:「一作台平。」
4「四海」句:謂天下一統。《漢書·高祖紀》:「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
【其二】
金輿巡白水,玉輦駐新豐。
紐落籐披架,花殘菊破叢。
葉鋪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紉佩蘭凋徑,舒圭葉翦桐。
昔地一蕃內,今宅九圍中。
架海波澄鏡,韜戈器反農。
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
【註釋】
1白水:在今湖北棗陽。漢光武帝生於此。張衡《東京賦》有「龍飛白水」之句。
2葉鋪:全詩校:「一作鋪庭。」
3紉佩:(離騷》:「紉秋蘭以為佩。」
4剪桐:周成王與叔虞戲,剪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無戲言。」遂封叔虞於唐。見《史記·晉世家》。
5九圍:九州。《詩·商頌·長髮》:「帝命式於九圍。」
6架海:猶航海。
7「韜戈」句:謂息兵務農。反,同「返」。
8文同軌:《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
9歌大風:漢高祖劉邦稱帝后歸故鄉沛縣,召故人父老歡宴,帝自擊築,作歌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見(史記·高祖本紀)。
【賞析】
李世民於公元599年(隋開皇十八年)初出生於「武功別館」,十八歲隨父李淵起兵太原,南征北戰,結束了群雄割據,統一全國,建立唐王朝。李世民即位後,於公元632年(貞觀六年)三十五歲時重臨武功舊宅,回顧往事,歷歷在目,撫今追昔,感慨頗深,創作了這組詩,共二首。
第一首近似五言律詩。首聯「新豐停翠輦,譙邑駐鳴笳」。不僅扣住題目—— 「過舊宅」,同時暗示帝王身份。「翠輦」和「鳴笳」,都是皇帝外出巡幸時的車馬儀仗。新豐是漢時縣名,劉邦稱帝后,劉太公思歸故里,劉邦仿老家豐地街巷另築一城於關中,並遷故舊居之,以娛太公,後更名為新豐,在今陝西臨潼東北。譙邑,秦置縣,為魏皇室本貫所在地;李淵早年仕隋時曾任譙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亳州。這裡既以「新豐」、「譙邑」借指武功舊宅,而且蘊含君王榮歸故里之意。
中間兩聯描寫舊宅眼前景。三、四句「園荒一徑新,苔古半階斜」,上句的「園荒」,表明舊宅被閒置無人居住;「徑新」透露出帝王舊宅平時有人守護整葺。下句則由「園荒」帶出「苔古」,由「徑新」帶出「階斜」。路邊階下鋪滿綠茸茸的蒼苔,遮住了半截斜階。「前池消舊水,昔樹發今花」;園池裡的流水不斷流淌更新著,老樹也不斷發出新芽開出新花,宅園裡始終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末聯「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尾聯氣魄宏大,剛健有力,充滿豪邁的情懷,既總結了全詩,又點出了題旨,歷來被認為與漢高祖劉邦「風起雲揚之歌同其雄盼,自是帝王氣象方侔」(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五評匯一》)氣勢相當。
《過舊宅》第一首全詩四聯八句,通篇對仗,中間兩聯,偶對工致;尾聯一氣流走,引出無限豪情。雖還不是一首嚴格的五律,但卻已呈現出初唐律詩的某些特徵。
第二首以菊入詩,表達了李世民對當年起兵太原,以國為家之志得以實現的感慨。與第一首同樣,基調昂揚奮發,風格雄渾豪邁。
相關內容: 李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