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范仲淹文武兼備,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範文正公文集》傳世。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範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懷舊》,一起來看看吧!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宋代〕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並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裡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捲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裡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捲起,環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裡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淒切。
自《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這裡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淒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於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於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迴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像人體中的「氣」,氣能行於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相關內容: 范仲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