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有何歷史?普米族歷史簡介

普米族有何歷史?普米族歷史簡介

普米族有何歷史?普米族歷史簡介

歷史名人簡介

居住於不同地區的普米族自稱在語音上有些差異。蘭坪、麗江、永勝的普米族自稱「平米」或「批米」,寧蒗的自稱「拍米」(有的書中譯為「普日米」、「普英米」、「培米」等。)。「米」意為人,「平」、「批」、「拍」都是「白」之意,普米意為白人。

    其他民族對普米族的稱呼不一,漢族、白族稱普米為「西番」,彝族稱其為「窩牛」,藏族和納西族支系摩梭人則稱普米人為「巴」,麗江納西族稱其為「博」,僳僳族稱「流流帕」等等。漢文的史籍中沒有普米這一族稱,而是以「西番」和「巴苴」稱呼普米族的先民。然而歷史上的「西番」包括了幾個族源相近、語言也相近的自稱單位,普米僅是「西番」中人數較多的一支,而「西番」源於古代氐羌族群。1960年,根據本民族的意願和民族識別結果,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普米族。

起源於大西北的羌人是中華民族中歷史悠久、分佈廣泛、影響深遠的一個民族。在甲骨文、金文有關羌的記載很多。《說文·羊部》釋文:「羌,西戎牧羊人也,從羊從人。」西戎指西羌,而古代戎羌互稱,故西戎乃族稱。

    羌人「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穀,以產為牧業」,或「射獵為事」,向西、南幾個方向發展,分散於各地。進入中原的羌人棄牧為農,與其他民族融合後成為新的族體。

    留居甘青高原的羌人在公元7世紀迫於秦國的征伐,也為了尋找更適宜生存的環境,大舉向西南遷徙後分佈於大渡河兩岸及四川西北雅礱江和金沙江流域「白狼」羌是南遷眾羌中的一支,「白狼」是自稱,即「布郎」,漢文古籍中則稱「笮」,宋明以後開始固定稱西番。以白狼部落為首的部落聯盟,正是普米族形成一個較穩定的族體的基礎。

元代是普米族人口遷移和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雲南普米族形成的重要時期。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兵分兩路南征大理,西番所居之地是必經之路。

    擁有良馬、善騎射的西番人,自然成為南征蒙古軍的補充力量。元兵徵調大批西番隨軍征戰進入雲南,《維西聞見錄》說:「巴苴,又名西番,亦無姓氏。不知其為蒙古何部落也。」指的就是中途加入蒙古軍隊的西番人。

    元滅之後,留居在滇西北地區的西番各部,就是今普米族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於各地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普米族的經濟生活主要有遊牧和定居,以及半農半牧幾種類型。

    牧民仍保持「無室屋,夏則山巔,冬則平野以居,而畜多牛馬,有草則往,無草則移,初無定室所」的遊牧生活(《雲南圖經志書》卷四。)。定居後的普米族先民「住山腰,以板覆屋」(《滇志》卷三十),「刀耕火種,蕎麥充食。

    砍伐竹木編織篾籮營生」(《續修永北直隸廳志》卷七),或「種蕎稗牧羊為主,織葛為衣」(《麗江府志》)。並定期向地主、官府納糧,這種畜牧混合農業文化的經濟文化類型,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農業逐漸佔據主要地位。

相關內容: 普米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名人簡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