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論社鼠
晏子論社鼠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在這篇典故里所表達的內容的是:國君身邊的人奸佞小人就像一隻社鼠一樣,危害力很強,在朝廷上讓皇帝不要聽取忠臣之話,在朝廷外則向百姓們賣弄自己的權勢。
一天,齊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最怕什麼?晏子回答說:「怕的就是那些社廟中的老鼠」。景公很是不解:「這是什麼意思呢?」晏子回答說:「說起社,就是把木頭有秩序的一根根立在一起,然後給他們澆上泥土,老鼠便會來到這裡棲居。如果用煙熏趕走這些老鼠就會害怕其中的木頭被燒壞,如果用水去澆灌害怕的是會毀害泥土。所以這些老鼠不能夠被殺滅,一直存活,結果導致了社廟的問題。國家一樣也不列外,君主身邊的奸佞之人就如同社鼠一般,迫害忠臣,勸誡君主屏蔽忠誠的勸告。在外面,則欺壓百姓,玩弄自己的權勢。像這樣的社鼠,不剷除他們就會導致國家禍亂。若要殺除,卻往往得到君主的庇護,成為親信。這就是社會的社鼠啊!」
因此,要想剷除此患,就需要國君親信忠誠人士,遠離奸佞小人。否則就會危害到國家社稷。晏子勸誡景公要善用良臣,使景公深切的感受到,身邊人的重要性,若運用不當,將可能給自己或國家帶來嚴重的後果。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要立身而行,親師友,遠小人。這樣才能少走些彎路,也能提攜我們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晏子名言
作為春秋時代的著名歷史人物--晏子,史上有很多關於他的評價。劉向還將他比作管仲,為人機智勇敢,作為一朝相大夫,能夠時時事事替帝王考慮,遠出他國,不僅僅保存了自己的尊嚴,還保住了國家的尊嚴。
關於他流傳下來的名言有很多,就讓我們一一來解讀。
一、「衣莫若新,人莫若故。」這則名言是墨子告誡齊景公的話,而景公卻不領情,嫌故人知道自己的實情,摸自己的老底,不肯聽取晏子的勸誡。後來晏子辭去了官職,百姓不安,朝廷一片混亂,景公不得不將晏子請回宮中。這兩句名言就是來自於此,至今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分爭者不勝其禍,辭讓者不失其福。」這兩句話告誡人們不要一味的相爭,這樣只會導致禍端。而是要相互歉讓,和睦相處,只有這樣才能和睦安樂。
三、「善人不能戚,惡人不能疏者,危。」這兩句話出自《晏子春秋》,告誡人們為人處事的一些方法,近賢遠佞。表明在接觸他人時要有一定的謹慎性。
四、「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出自晏子的經典語錄,他告訴人們在任用他人時要知人善任,要充分發揮人的能動作用,若一味的看人的短處和長處,那就會是事情的成敗大打折扣。
五、「不掩賢以隱長,不刻下以諛上。」這句話主要讚揚了剛正無私的品格,針砭了那些媚上壓下的人,至今都有借鑒意義。
晏子論不祥
齊景公出去打獵,上山看見老虎,到沼澤地裡看見了蛇,回來便對晏子說明了自己的遭遇,還認為自己遇見了蛇是不祥的事情。於是晏子就安慰他:「在君主的國家有三種不詳的事情,而這件事是不在其中的。」
說完之後又列舉了國家三不祥的事:一不祥、是身邊有賢能的人卻不知道;二不祥、有賢能的人卻不任用;三不祥、就是今天這種情況,今天看見山上的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澤遇見了蛇,而沼澤卻是蛇的家。去他們的家看見他們,怎麼能說不祥呢?」
我們都知道,晏子當時處於一個社會巨變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得人才者興,失人者亡」就被凸顯的尤為重要。因此,宴嬰把人才問題凸顯到國家問題上來是不難理解的。當時的社會正面臨變革,晏子利用齊景公外出打獵,推出了「國有三不祥的」論斷,對齊景公進一步提高人才問題有了重要性的認識。他勸景公要更好的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也唯獨這樣景公才能在亂世中處於不敗之地。
不論是歷史還是現在,當今社會的主旋律就是以競爭為主,因此,一個人,一個公司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要有一大批傑出的人才來輔佐。所以不論是齊景公還是現在的各位領導,要對身邊的人才充分信用,就如同齊景公身邊的人才晏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