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遺的成語出處】
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下》:「仲尼為政於魯;道不拾遺;齊景公患之。」
釋義:也說路不拾遺。丟失在路上的東西沒有人拾起來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道不拾遺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宰相,對他言聽計從。商鞅制定新法,將維護貴族特權的舊法廢除。這次變革,在歷史上被稱為「商鞅變法」。
商鞅主張,不管是什麼人,只要為國家做出了一定貢獻,就應該對他進行獎勵。他廢除貴族世襲制度,使得朝廷賜爵以軍功大小為標準。他鼓勵耕織,發展農業生產,大搞水利建設,規定生產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由於商鞅積極推行變法,秦國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產積極性,軍隊紀律嚴明,士兵們都心甘情願地為國家出力。老百姓的生活變得富裕起來,社會秩序安定,民風非常淳樸,人們晚上睡覺連門窗都不用關,在路上丟了東西也不用擔心被別人拾走。
從此,秦國越來越強大,別的諸侯國對它非常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