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鄒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鄒衍上觀天文,下察地理,聯立自然界中各種看似對立而又互相關聯的事物,比如:天上地下、太陽月亮、白天黑夜和陰天晴天,最終,得出了一個本源論——「陰陽」學說。他還率先提出了「五行」之說。除此之外,鄒衍還有一個重要學說,即:大小九州說。
鄒衍說:「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也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他列於稷下諸子之首,稱「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今天,我們來詳細地講講鄒衍的生平事跡。
鄒衍生於戰國末期的齊國,他是稷下學宮中的一位著名學者,主要學說包括:五行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等。因為,他可預知天事,所以,人們用「談天衍」或「鄒子」來稱呼他。此外,他生活的時代比孟子稍微後一點,和公孫龍、魯仲連等人生活在同一時代。
齊宣王統治時期,鄒衍在稷下學宮裡學習。當時,他學習完儒家學說以後,認為其說的極有道理,便以儒學作為自己的宗旨。在日後鑽研學術的過程中,他堅持尋找一種能夠經世致用的方法,以圖救濟扶民。然而,他發現世人只圖榮華富貴,不會崇尚美好的品德。
於是,鄒衍寫下了《終始》、《大聖》兩篇文章,試圖以一人之力勸說迷途的世人。在文章中,鄒衍十分巧妙地運用陰陽之術來談論天地,他不僅講到了宇宙與人生,還說到了現實世界中的因果關係。王侯們聽完鄒衍的學術思想後一片驚歎,均表示願意接受他的思想。
但是,他們卻沒有看到鄒衍學術中的大道理,反而迷信於封建。
後來,齊宣王決心成為齊桓公那樣稱霸天下,統一中國的人。
對於齊王的野心,孟子心裡十分清楚,他說:「齊王欲統一天下,建立一個大國。」但可惜的是,齊宣王尚未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就去世了。齊閔王繼承王位以後,齊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國力蒸蒸日上。為了擴大疆土,齊王四處征戰,他不僅打敗了楚相,還攻破了宋國,幫助趙國消滅了中山。
面對勝利,齊閔王的野心漸漸暴露了出來,他認為稱王已經不能滿足他了,因此,他想成為一個駕馭天下的帝王。恰好這時,鄒衍的學說完全符合了新政治的需要,所以,齊宣王和齊閔王都十分重視他和他的學說,並封他為上大夫。幾年後,齊閔王的稱帝行動失敗。
此時,迫於形勢的壓力下,齊閔王只好接受蘇代的提議:免去帝王的稱號,恢復為王。雖然,齊閔王在稱帝上失敗了,但是,他的野心卻絲毫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大。最後,他竟妄想成為天子,在野心的推動下,齊閔王變得十分驕縱和暴躁。他四處征伐王侯,挑起戰爭,使得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
見此,一些儒臣便上書勸諫齊閔王,可是,他不但不聽,還嚴厲的懲罰了他們。
面對這種局面,諸侯們紛紛聯合起來攻打齊國,就這樣,齊閔王在莒被殺了。恰好在這個時候,燕昭王廣納人才,他不僅為郭隗建造了一座新宮殿,還把他視為自己的老師和榜樣。對此,各國學者羨慕不已。於是,一時間,各國人才紛紛趕往燕國,投靠燕王。
在這樣的背景下,鄒衍也隨波逐流,離開齊國前往燕國。根據史書記載,當鄒衍到達燕國的時候,燕昭王不僅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為他修築了一座碣石宮,還親自拿著掃帚為他掃地,唯恐有灰塵落到他的身上。因為,燕昭王的善待,所以,鄒衍決定安居於燕國,為其辦事。
在燕國,鄒衍主要負責農業生產等工作。根據一些歷史文獻的記載,燕國有一個地方十分寒冷,此地五穀不生,因此,當地人稱其為「寒谷」。人們聽說鄒衍能夠占卜未來,便請他來寒谷,試試能不能讓寒谷生長糧食。得知這件事以後,鄒衍表示自己十分願意一試。
於是,他到寒谷吹奏音樂,這使得當地寒氣蒸發,大地回暖。不久之後,寒谷開始生長五穀。後來,人們把這些谷種稱為「黍谷」。
公元前284 年,秦、楚、韓、趙、魏、燕秘密結盟,共同討伐齊國。不久後,燕昭王將樂毅冊封為上將軍,並命他率領六國聯軍攻打齊國。對此,鄒衍不願意參與到這場戰爭之中。因為,他是齊國人,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國家滅亡,儘管國家統治者曾經深深的傷害了他。
後來,燕昭王去世,其子順利繼位,即燕惠王。燕惠王跟燕昭王不一樣,他不信任前朝大臣。他認為這些人之所以來燕國,一定是為了謀取機密,再加上一些奸臣盡進讒言,所以,燕惠王決定把鄒衍抓入大牢。得知這件事以後,鄒衍痛哭不已。
在他看來,自己對君王忠心耿耿,但君王卻懷疑自己,這實在是讓他寒了心。後來,這場冤案終於得以澄清,鄒衍被釋放出獄。此時,齊閔王早已經死了,現在的齊國由齊襄王管理。在齊襄王的治理下,齊國漸漸恢復了往日盛況,稷下學宮也恢復了以往百家爭鳴的局面。
得知消息後,鄒衍愈發思念和渴望回到家鄉。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鄒衍以使者的身份出使趙國。公元前251年,鄒衍失去蹤跡,各歷史文獻均無記錄其去向。據此,有人猜測他可能在這一年裡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