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晉唐的書法家格外有名?晉唐兩朝的書法好在哪裡?

為何晉唐的書法家格外有名?晉唐兩朝的書法好在哪裡?

為何晉唐的書法家格外有名?晉唐兩朝的書法好在哪裡?

國學小知識

為何晉唐的書法家格外有名?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如果講性格學的話,唐太宗應該寫特別雄強的書法,但是我們看到的唐太宗書法都是飄逸多姿的,比如《溫泉銘》(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也是我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行書刻碑,原石已遺失。拓本原藏敦煌藏經洞,現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還有草書《屏風帖》[圖8,唐太宗於貞觀十四年(640)所書,原書以真、草二體寫在絹素上,計十一幅,後流失。宋嘉泰四年(1204)王允初刻於餘杭並以拓本傳世]都是比較細秀多姿的,所以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南北融合才使得唐代書法開始發力。

但是有一點大家可能容易忽略,容易用宋代的情況來想像唐朝,產生一個特別大的誤差。宋代的書法家大多數不習武,唐代書法家大部分都習武,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我們知道唐朝最重要的官職都是跟武職有關係的,比如像節度使、刺史和太守,而且文、武的職能不像後來想像的那麼涇渭分明。比如說有一個詞叫「出將入相」(「出」指派任至外地;「入」指進入朝廷任官。出自《舊唐書·王珪傳》),這個詞到宋朝以後基本失效。因為宋朝是文武分野,非常鮮明。唐朝的邊將或節度使從事軍事活動,立了功之後會回到朝廷做宰相。比如唐朝最有名的美術史家張彥遠寫了第一部中國美術史《歷代名畫記》。張彥遠的高祖父叫張嘉貞,曾經做過邊將,後來回到朝廷做宰相。

唐朝是文武兼修,重武不廢文,文武並重。文武並重的時代,才能產生最好的書法。

圖9 晉 衛夫人 《近奉帖》

我經常跟一些書法家聊天,比如我原來的鄰居、當代書法家王鏞先生,他也講到晉唐(東晉到隋唐)的字「有力」。我跟南京的書法家孫曉雲也聊過天,他也說晉唐字「有力」。當代書法理論家邱振中先生也談到「有力」的問題,他認為好的書法第一個標準是「有力」。

我曾經跟他開過玩笑:有力的東西不是用一般寫字的這種發力方式發出來的,有力首先得手腕有力,拿刀劍的手腕和不拿刀劍的手腕有質的區別。所以晉唐的大書法家普遍習武。像李白這樣的詩人還說自己十五學擊劍(原文為「十五好劍術」,出自李白《與韓荊州書》),說明他會用刀劍。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是東晉的書法家族基本上是武人家族。比如王羲之的老師是河東衛氏[其家族中有書法理論家衛恆,著《四體書勢》。還有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圖9),本名衛鑠,字茂漪,也是王羲之的書法老師之一],河東衛氏就是武人家族,出了很多大書法家。

還有對琅琊王氏我們有很多誤解,經常一說琅琊王氏就覺得是文學家族,這只是看到了一面,實際上琅琊王氏也是武人家族。如果他們天天揮麈談玄、喝個小酒、作作詩,就能和司馬氏家族「王與馬,共天下」(這是當時民間流傳的一句話,意思是琅琊王氏和皇族司馬氏共同掌握了東晉的大權),這是不可能的。其實琅琊王氏在東晉是握有兵權的。

當時南方(東晉)對付北方,在長江邊有兩個最重要的軍事要塞:西邊的要塞就是現在的九江(江州),東邊的要塞就是現在的鎮江。西邊這個要塞就是琅琊王氏控制的,後來跟庾氏家族爭鋒。那麼琅琊王氏又是跟郗鑒[字道徽。高平郡金鄉縣(今山東金鄉縣)人。東晉重臣、書法家,東漢御史大夫郗慮玄孫,王羲之的岳父]的家族聯姻,郗鑒是控制鎮江的,實際上琅琊王氏也就實現了對另外一個要塞的控制。王羲之有一個名號叫王右軍,我們說「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右軍將軍就是武職。這基本上就形成了一個晉唐的書法傳統。

圖10 晉 郗鑒《災禍帖》

王羲之的岳父郗鑒,鎮守在現在的鎮江。郗鑒是大書法家,我們現在還可以在《淳化閣帖》中看到他的書法(圖10),當然他的真跡已經失傳。郗鑒的女兒郗璿(生卒年不詳,字子房。王羲之七子一女均為郗璿所生),同時也是王羲之的夫人,她也是書法家。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講,像高平郗氏、琅琊王氏、河東衛氏這些家族都是文武並重,實際上他們有更多的武人身份。

圖11 唐 顏真卿《移蔡帖》

圖12 唐 顏真卿《與李太保帖》

其實唐朝也是一樣。唐朝這些書法家也有武人身份,比如說歐陽詢的祖上都是武官,褚遂良的父親褚亮是武人。虞世南是江南貴族,很早就跟他的哥哥虞世基到長安,他的具體身份我們很難推測。還有顏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人,唐朝名臣、書法家。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有一個稱呼叫顏平原,因為他做過平原太守,安史之亂的時候他是帶兵打仗的,他是有武人身份的,所以看顏真卿的書法可以感覺他的手力量很大,有內力(圖11、圖12)。這應該是習刀劍的人。

還有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以草書著名,被後世尊稱為「草聖」,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合稱為「三絕」]也是武人,是金吾長史,史稱張長史(圖13)。按現在的話,他就是禁衛軍的軍官,禁衛軍軍官一定是拿刀劍的,所以有力。

圖13 唐 張旭《晚復帖》《十五日帖》

在書法傳統當中,刀筆並重,這是唐代書法的一個秘訣。過去有一句話叫「古有三端」,第一個是鋒端。鋒端是什麼?是刀鋒、劍鋒。第二個是筆端,筆就是毛筆。第三個是舌端,就是有三寸不爛之舌,有外交才能和遊說能力。所以這三項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注意到唐朝人對書法的評判,經常用一個詞叫「勁利」,還有另一個詞是「快利」。聽上去好像不是在說書法,很像說劍法,由此我們也會想到張旭,「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書法功力大漲。

古人有一種說法:筆法可通劍法。這個筆法和劍法就是個內外關係:對外是劍法,對內就是筆法,而且是用一個手腕完成的。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還注意到唐朝的書法,無論楷書還是行草,筆速不是勻速的,是變速的。由於變速,他才能寫出這樣的力度。我想這應該跟習武的傳統有關係。實際上這些唐代帝王,從唐太宗到唐玄宗其實都有過軍事的歷程——習武,而且他們都有一定的武功,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複雜的關係。在大唐統一帝國之後,南北融合,文武兼修,那麼也會出現一些跡象。比如在文武關係上,就會出現一種複雜的態度。因為在傳說中唐太宗特別喜歡「二王」書法,當然主要是指王羲之,他在全國到處搜羅王羲之的書法墨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