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教的鼻祖,西出函谷關之後老子去向何處?

老子是道教的鼻祖,西出函谷關之後老子去向何處?

老子是道教的鼻祖,西出函谷關之後老子去向何處?

國學小知識

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老子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老子,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之一,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與同時期的孔子齊名,與同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並稱為老莊。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如果說孔孟的儒家思想是中國思想文化的奠基,那麼老莊的就是中國哲學思想的啟蒙。而他的著作《道德經》(又稱《老子》)則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又被人稱為老聃。他的生卒年不詳,籍貫也有諸多爭議,這一切都是他傳奇的一世所帶來的。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騎青牛西出函谷關,留下著作《道德經》後去往了何處,後世對此眾說紛紜。

眾所周知,老子正是傳說中太上老君的原型,在道教的信徒來看,太上老君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世界萬物都由太上老君分化而來,也只有太上老君才是唯一真實存在,老子則是太上老君的身外身,西出函谷關遊歷過後,自然是飛昇而去。

這些都是他的信徒將老子神話後的說法,而他的卒年之所以沒有記載,是因為沒有人能夠得知老子生命的終末究竟在何處。史料記載,老子因為中國時局動盪,與老子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所違背,不由讓老子覺得失望。於是他騎青牛離開洛陽,向西去佈施自己的思想。到了函谷關後,他留下五千餘言論道德之意,乃為《道德經》,後西出函谷關,不知所蹤。

作為影響至今的道教鼻祖,老子在出函谷關後又去了哪裡?

對於老子的去向,自古以來一直是眾說紛紜。《後漢書·襄楷傳》曰:"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這是猜測老子成為了佛陀,不在一處地久留,意思是他最後都一直在教化人民。

更有大膽一點的推想,則是老子一直向南抵達了印度,在印度傳授自己的畢生思想,甚至還教授出了釋迦摩尼這樣的弟子。不過,這顯然有幾分抬高道教,貶低佛教的意味在裡面了。雖然這兩個宗教的理念有所相近之處,不過若是老子真的傳授給了釋迦摩尼理念的話,釋迦摩尼為何還要自立教派呢?老子未曾前往印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老子當時年事已高,不太可能經得起長途跋涉。

雖然沒有詳細的年月,但是老子大致是出生於周靈王元年(前571)前後,而在周敬王三十五年(前485)見周王室羸弱,才選擇駕青牛西去,若是史料沒有記載錯誤,這時的老子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耄耋老人了。就算是無疾無病,身體也經不住這樣的舟車勞頓。也因為老子當時年事已高,也不乏有人揣度老子西出函谷關後便遭遇了強盜,畢竟當時西出函谷關可就是所謂的蠻夷之地了,用道義可不能夠教化的。

出關後的老子,究竟去往了何處呢?其實從後來的史料與一些人文軼事可以推斷出,老子不僅沒有前往印度,更沒有遭遇不幸,而是在西遊了一段時間後選擇了返回故地。

孔子在早年間便去周國尋守藏室史,也就是老子,去請教禮樂道德之禮,這便是著名的"孔子問禮"的故事。相傳孔丘與老聃相別後,成為了聞名遐邇的賢人,而轉眼便是十七八年,至五十一歲,孔子雖覺禮義已通,卻仍未學得大道。聞老聃回歸宋國沛地隱居,特攜弟子拜訪老子,以求得天地大道。老子稱孔子已為賢才,又有何指教。孔子對答,弟子空游十數載,未嘗入大道。老子便點化孔子,孔子略有所思卻不得要領。

見狀,老子道:"由宇宙本始觀之,萬物皆氣化而成、氣化而滅也。人之生也,氣之聚也;人之死也,氣之散也……"暢談物我有無,生死貴賤,是非寵辱。孔丘聞之,覺已為鵲,飛於枝頭;覺己為魚,游於江湖:覺己為蜂,採蜜花叢;覺已為人,求道於老聃。不禁心曠神達,說:"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這便是孔子之云:五十而知天命。

相傳老子長壽,大約於周元王五年(前471)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莊子·養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然而老子是非真的有如此長壽,卻也是不得而知,但是西出函谷後選擇了歸隱故處應該正是老子真正的歸宿,後世有感於老子的深刻思想,將其神話,也是史料之所以對老子的記載不甚詳略的重要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