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停屍習俗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據《荀子·強國》記載:「入境,觀其風俗。」
民間風俗,停屍三天
在民間風俗裡,為逝者舉辦喪事,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作為告別儀式,所以要舉辦的非常的慎重。而在民間對於死者也有一些習俗,那就是在人死了之後要先停屍三天,之後才可以進行安葬。
對此,有一種迷信的說法是:人去世後要頭七過了才能下葬。這是因為在去世後的第七天,去世的人的靈魂就要回來看看,才能安心的走。而有些地方也縮短成了三天。
但是,實際上這就很讓人不解的事情,人在死後屍體就會開始腐爛,如果是冬季的話那問題可能還不是很大。
若是夏天的話,停屍三天甚至七天,難道屍體不會因腐爛而難掩惡臭嗎?秦始皇當年不就是「秘不發喪」,以至於屍體都臭掉了,才不得不用臭魚來掩蓋味道的。
停屍三天源自扁鵲,有科學依據
而古人之所以要停屍三天,其實是因為春秋時期名醫扁鵲的故事。
在醫學界,歷來都是把扁鵲尊為古代醫學的祖師,並且還說他是「中國的醫聖」以及「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便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稱他為「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據史料記載,扁鵲在年輕時曾周遊到了虢國,他發現當地人都沉浸在一種悲傷的氛圍中。於是他好奇的問當地民眾發生了何事。
有人就告訴了扁鵲,是當朝太子死了,大家都在悼念他。於是扁鵲又問他們:「太子是因何而死?」
當地知道內情的一些地方官就跟他說:「太醫說太子是因為血氣不通,邪氣無法得到排放,從而得了陽緩陰急的病。後來沒多久也就過世了。」
而扁鵲在聽完後,就知道太子還未真正死亡。於是他趕緊進宮,說自己有辦法救活太子。國王在聽說後也是喜出望外,他問扁鵲有何辦法。
扁鵲說:「只要聽太子的耳鳴聲,看他的鼻漲,以及撫摸他的兩股到陰部之間的位置,只要還有溫度,就可以救治。」
國王馬上讓人查看,結果發現確實如扁鵲所說,於是便請扁鵲出手相救。扁鵲便在太子三陽五會等穴位上施了幾針,之後太子竟然真的奇跡般的緩緩的清醒了過來。
從此以後,人們就謹記了這個教訓,人死後至少要停屍三天再安葬,以免那些假死的人被活埋。
晉文公曾因假死而被活埋,停屍習俗保留下來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醫療技術並不是那麼發達,人們看病,往往都是通過醫生診脈來判斷的。像扁鵲這樣的神醫畢竟少見,所以一旦病人出現假死狀態時,很多醫生就容易出現誤判。
在這個時候如果家屬不明就裡的將病人給安葬了,那麼病人再醒來時,就是真正的求生無門了。歷史上晉文公就是在假死後被活埋的。
據《左傳》中記載:「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停屍習俗,包含人文關懷
停屍習俗除了這種假死狀態的可能性思考,另一方面就是有關人文關懷了。
在人死以後,這個人就會從這個世界上徹底的被抹去,而除了那些回憶可以拿來懷念之外,從此以後就再也不能看到這個人了。
因此,無論曾經與這個人有著怎樣的美好時光,也無法再相見。
因此,人們想藉著停屍三天的這段時間,來好好的懷念,同時也紀念有關這個人的一切。當然,也有抱著一種僥倖心理,希望這個人只是暫時睡著了,而不是永遠的離開了自己。
現代依舊保留的停屍這一習俗還有著一個作用,那就是方便人們為逝者操辦身後的各項事宜,讓這個人能夠走得安然。
因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著諸多的牽絆,而通過這三天時間,也就可以把這些事情料理妥當,走得也就安心,也就是真正的入土為安了。
小結
停屍這一習俗,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迷信,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並且,這其實就是給人一個緩衝的空間,萬一遇到假死的情況,那麼停屍還能夠讓人多一個活下來的機會,要是命好遇到另一個「扁鵲」,不就又重新醒過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