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祿綿長吉祥物葫蘆

福祿綿長吉祥物葫蘆

福祿綿長吉祥物葫蘆

吉祥物

  

 

圖一:窯變葫蘆瓶

 

 

圖二:茶葉末如意耳葫蘆瓶

 

    葫蘆型器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至少20多個名族崇拜葫蘆,古代流傳許多關於葫蘆的神話傳說,還曾出現“葫蘆崇拜”文化。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它在各項文化藝術品中擁有非凡的地位。

    《詩·大雅·綿》首句:“綿綿瓜瓞,民之初生”,提及了“葫蘆創世”。瓜,即葫蘆,古時寫作“壺”。古時中國人認為人的整個人生歷程都蘊涵在“三壺”之中:“破壺”(人從瓜出)、“懸壺”(懸壺濟世)、“壺天”(魂歸壺天)。

    葫蘆瓶在龍泉窯中多見,因葫蘆與福祿諧音,且器形像“吉”字,所以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葫蘆的蔓帶與萬代諧音,葫蘆腹內多籽,寓有多子多孫之吉祥含義。於是,葫蘆成為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的象徵,深受人們喜愛,遂成為傳統器形。葫蘆瓶也同樣得到皇帝的喜愛,清代便將葫蘆瓶作為吉祥用器陳設於宮廷中,據說乾隆是最喜歡葫蘆的皇帝。嘉靖皇帝因信奉道教,也推崇葫蘆造型器物。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一件明嘉靖黃地紅彩纏枝蓮紋葫蘆瓶,堪稱上品。

    葫蘆瓶為龍泉窯的創新品種,瓶身由上下兩截黏合而成,形成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蘆。明清兩代,葫蘆瓶大量燒造,器形也有較多變化,有方形、圓形、蘊含天圓地方之意的上圓下方和多稜形等許多品種。至康熙時,出現三節或四節式葫蘆瓶。雍正、乾隆時期燒造有三聯、五聯葫蘆瓶。

    葫蘆瓶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純的仿葫蘆形器物;另一類是延伸出的器物,如葫蘆形執壺、明初扁腹如意耳綬帶紋葫蘆瓶、清代如意耳葫蘆瓶等。

 



濟南市博物館收藏有多件精美葫蘆瓷瓶,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有:

粉彩三孔葫蘆瓶,清代器物。高32.5厘米,口徑8.3厘米。瓶作三連體形,同腹三孔,淺圈足,胎體緊致,釉面肥腴厚潤,光澤度較好。瓶身繪粉彩花卉葫蘆,在卡腰處束有一紅帶凸出,白釉底。此瓶造型秀麗,構圖疏朗,葫蘆、枝蔓勾繪精細,圖案飽滿流暢,藝術水平很高。瓶身通體繪綿綿瓜瓞、間有花卉紋飾,枝葉茂盛,其寓意吉祥,既有福祿綿綿之意,又有子孫萬代之喻。充分體現了粉彩有圖必有意,有意必有吉祥語的特色,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藝術品。學者馬未都參觀後,也曾對這件三孔葫蘆瓶作出高度評價。

乾隆時期新創了三孔聯體葫蘆瓶,後來成為一種傳統的器型。其紋飾也十分豐富,有雲蝠銜壽、雙龍戲壽、綿瓜瓞綿等,“綿綿瓜瓞”為主要裝飾紋樣。

茶葉末如意耳葫蘆瓶,清代乾隆年間器物,是國家二級文物。器形周正,高23厘米,口徑2.6厘米。裡外週身都呈茶葉末色,釉色青黃,純正均勻,肥厚滋潤,口部腰部露古銅色。小口、上下塑大小圓弧腹,造型似葫蘆。腰部有似瓔珞裝飾紋,圈足底施釉,瓶體兩側飾有細長的綬帶耳,瀟灑飄逸。器身與雙耳相配合,隱似“吉”字形。整個器形造型生動,古樸大方。

茶葉末釉始見於《陶雅》,指清代官窯中釉面呈失透狀,釉色黃綠摻雜的瓷器。是乾隆時著名的色釉品種,以鐵為呈色劑,為高溫一次燒成。茶葉末釉得名於它的顏色,古人稱,茶葉末釉,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深厚古樸,被稱之為“陶瓷中的精品”。

窯變葫蘆瓶:清·乾隆器物。高32厘米,口徑3.5厘米。高圈足,窯變藍色較多,紫色較少,器身中部紫色多,足內為白釉。器形規範端莊,胎體厚重,釉面瑩潤,光亮均勻,窯變色澤效果古樸淡雅。窯變釉器物是在窯內燒成時,與窯中多種呈色元素氧化或還原作用而成,出窯後呈現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顯得十分獨特奇妙。俗語有“窯變無雙”,謂其變化莫測,是清代窯變的優秀品種。

另有仿法華三彩葫蘆瓶、粉彩花卉葫蘆瓶等。

葫蘆瓶這種特殊的器形,目前在收藏市場上很受歡迎。最有品位、種類最多的葫蘆瓶是在乾隆時期。葫蘆瓶的製作工藝難度比其他瓶、罐高,整體造型要求傳神、自然流暢,因此葫蘆瓶存世的精品較少,更受藏家追捧,並且這一寓意吉祥的器型將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相關內容: 葫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吉祥物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