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古老的時候,有兩位老人,養得兩個兒子,一個姑娘。沒過多久,兩位老人先後去世,就流下三個孩子。兩個兒子經常與天賭氣,天氣很冷下著大雨的時候,他們說太熱了,就用扇子
1、習俗性蘆笙舞——第一種是每年過「花山節」時跳,這是男女青年聯歡和選擇配偶的佳期,這天所跳的蘆笙舞,古時就稱為「跳花」或「跳月」,多在月明風清之夜進行。有這類習俗
苗年盛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聚居區。過苗年的日期,各地不盡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進倉以後,即分別為農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龍)日或卯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住在這一地區
一、苗族刺繡源流 苗族的刺繡藝術,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傳說有位叫蘭娟的女首領為了記住遷徙跋涉的路途經歷,想出了用彩線記事的
一:尊重生命,。二:團結友愛,構建和諧。在加勇社區喪葬中,很早就打破民族與宗族的界線。在治喪過程中,程序繁多,需要投入很多物力人力。若沒有團結一致根本無法完成。而
苗族服飾分為童裝,男裝和女裝。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艷與豐富。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便裝是平時穿著的服裝,其色彩花樣及裝飾不及節慶時結婚時穿的盛
刺繡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是苗族服飾主要的裝飾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居住著大量的苗族同胞,他們創造了不同樣式、風格的服飾。他們的服飾有
遠古的苗家有兩姐妹,美麗善良、勤勞聰慧,姐姐叫賁(苗語:花),妹妹叫鯁(苗語:蟲)。一天姐妹倆上山砍柴,被兩隻老虎盯上,於是虎幻化成兩個青年人,將姐妹倆騙至大山裡吃掉。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神話中造人之神——「蝴蝶媽媽」的象徵,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並開始貢奉,由後人沿襲至今。過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節跳,在莊嚴肅穆的儀式中進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餚主要是酸辣味湯菜。酸菜味鮮可口,製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時吃新鮮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摻些酸菜或酸湯。令人增加食慾
苗族祖先開始只有木鼓,也叫皮鼓。銅鼓呢,是天上傳下來的。一提到銅鼓,人們都知道只有老仙婆務侯乜才有。據說,她參加開天闢地立了功,天王特地贈給她這珍貴禮物,叫她帶回
1、苗族的圖騰主要有水牛、黃牛、野豬、鷹、猴、燕 、鳳、魚、犬、竹、楓樹等等,因為苗族也經歷了無數的遷徙和融合,其圖騰的來源也是多源的,所以苗族的圖騰分為外來型與原
苗族是農業為主體的民族,生活在長江以南溫帶亞熱帶氣候濕潤的山區,這些地方藥物資源十分豐富。苗族應用藥物的歷史悠久,歷代本草書均有很多記載。從歷代醫籍中,可以看到苗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服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 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
很久以前,在斗篷山1腳下有個寨子。寨子裡頭有一戶姓金的人家。這年,金家生了個兒子,一下地就不住地哭,用哪樣法子也哄不倒。娃娃吵得太凶,老爹無奈何,就抱他出門來。
花垣苗族姑娘出嫁時,在姑娘出嫁的這一天,女方家把同族兄弟姐妹或親戚,一同邀去新郎家,這叫吃「攆腳酒」,意為隨新娘去新郎家作客。新郎家把這些客人尊稱為「正客」而奉為
貴州苗族銀角貴州黔東南苗族婦女的銀飾非常精美,尤其體現在銀帽上的銀角。這些銀角以地域分為三種類型,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調型。西江型銀角兩角分叉,主紋通常為二龍戲珠
在很古很古的時候,在一個山谷中間,有一個綠幽幽的深潭,山的兩邊有蒼翠的樹木和奇麗的花草。井裡的泉水清幽幽,能照得見天空的雲霞、飛鳥,能照得見井旁的樹木和花草。有一
1、花鼓舞——通常活動於春節及「六月六」「八月八」「趕秋」「趕夏」等民族傳統節日。它的活動形式是由兩人各持兩根尺許長的鼓槌、分別站在鼓的兩面同時擊鼓,另有一人持單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