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群眾打獵的工具主要有:粉槍、尖刀、繩網、長矛、鐵鉤、竹籤、弓箭等。 粉槍是一種古老原始的前裝式槍,主要由漢區輸入,火藥收藏在水牛角里,銅火帽則藏在特製的小骨管裡
黎族婦女生小孩,在家門口掛樹葉,禁忌外人內進。產婦在房內以躺產或坐產。由村裡有經驗的婦女助產,母親護理。孩子生下後,用紅線綁嬰兒的肚臍。胎盤用樹葉包裹吊在樹上或放
黎族飲食風俗的顯著特點是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體現了人與自然密不可分的山風野味。 黎族多居山林,山上的山鼠,田里的田鼠,樹上的松鼠,是黎家最喜愛的美食。
神話《大力神》在黎族中廣為流傳。神話說:「古時天地相距很近,天上有七個太陽和月亮,人類深受其苦,難以為生。有個叫大力神的人,在一夜之間把天拱上高空,第二天又做了一
動物圖騰崇拜 龍(魚)圖騰崇拜。龍,黎語叫「黨」,它居於深深的水中,不易被人眼看見,是美麗的動物。有「黨」就有水,有水天不旱,莊稼有好收成,黎人崇拜之。東方哈應方言的
黎族的禁忌很多,有孕期禁忌、喪葬禁忌、生育禁忌、婚姻禁忌、禁忌日、做鬼禁忌等。 孕期禁忌規定:1孕婦不得跨動物屍體,否則會懷死胎;2孕婦不能吃蛇肉、猴肉,否則會生怪
黎族的曆法與農事關係比較密切,和漢族的農曆相似。一年共有360天,也分大小月。年份和日期都按「十二地支」來計算,用十二生肖來稱呼年份和日子,以十二日為一個週期日,以十
關於黎族文身的文獻記載很多,到明清時期,記載越多,也越詳細,有的文獻裡還繪有文身的圖像。關於文身的起因,也有說明。 文身的起因,在民間傳說中說法紛紜,不可枚舉。在文
結婚前,男方家要做三件事:一要向女家送聘禮,第二籌備婚禮物品,第三動員眾親為新郎蓋新房。女家也要辦兩件事:第一備好酒菜招待接親隊伍;第二組織村裡婦女參加送新娘的隊伍
黎族的傳統社會,無論五指山腹地還是外圍地區,都保存著濃厚的氏族制度殘餘。 黎族母系氏族殘餘的主要體現在婚姻關係、生產力水平及其婦女在生產中的地位等。 黎族嚴格遵守族
黎族族稱敘述。黎族方言及特徵。「黎」是他稱,即漢民族對黎族的稱呼。黎族一般都自稱為「賽」,賽是其固有的族稱。黎族內部因方言、習俗、地域分佈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稱呼,主
遺孀的待遇 合畝制地區,死者的妻子在給丈夫送葬當天,由娘家接回去。不享受夫家的財產,帶走自己的行李和當年的口糧,以及不斷奶的嬰兒。這種不落夫家婚俗,認為遺孀居住在死
歷史上,黎族巫醫較為盛行,直到現在黎族民間依然存在。黎族的巫醫實際是巫與醫二者融為一體的民間行醫人,他們是以宗教儀式的形式,行草藥醫治的內容,達到給人防病治病的目
海南黎族的剪紙,是在與漢族的文化交往中,隨著造紙和紙紮術逐漸傳入,促使了當地剪紙工藝的發展。黎族剪紙主要用於黎族的喪葬習俗。清·光緒《崖州志》卷十三黎防志一黎情中
黎族春節是黎族的民間節日。黎語稱「江」或「葛呣」,意為年。在農曆正月一舉行,節前,家家戶戶忙著打掃庭院、修整房屋、備年貨、做新衣等。 年三十早上,準備豐盛的佳餚;傍
黎族的飲食文化一樣多資多彩。黎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時也吃一些雜糧。做米飯的方法一是用陶鍋或鐵鍋煮,與漢族燜飯的方法大體相同。另一種是頗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
黎族地區的農業生產在1949年以前處於水平十分低下的狀態,大致可分為刀耕火種的「砍山欄」與稻田二種類型。到近代,已基本以種植水稻為主,但「砍山欄「的耕作方式在黎族聚居的
訂婚以後,一般在三四年之後結婚,也有五六年之後結婚的。婚期也有禁忌,如忌在單月舉行婚禮等。不過,解放以後,這種狀況已有了很大的改變。 結婚的前天,男方家派人挑了上述
黎族服飾,主要是利用海島棉、麻、木棉、樹皮纖維和蠶絲織制縫合而成。遠古的時候,有些地方還利用楮樹或見血封喉樹的樹皮作為服飾材料。這種服飾材料,是從山上砍下樹皮,經
難以想像,我們昨天的衣著竟然和一個時至今日人口僅有120多萬的民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曾經代表人類重大文明進程的最古老的製衣技術,就是至今還保留在黎族人民手中的樹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