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喜吃酸辣食品,嗜飲濃茶,亦善於種茶。幾乎每家每戶都栽種茶樹,素有「古老的茶農」之稱。擅長編製竹器和草排(用野生茅草加工成蓋房頂材料)。製造銀器是德昂族的傳統工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 〈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
「攆鬼舞」(普米語「醒英蹉」)是蘭坪普米族「師畢米」(巫師)為病人或遭禍之家舉行「璀凱」(漢稱「送替身」或「退口舌」)儀式時所跳的巫舞。 璀凱一般是在晚上進行。設兩個祭台,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比鴻鈞老祖更古老的七位大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鴻鈞老祖不被道教承認,不能算是道教的最高級神仙,他主要經歷是在《四子講德論》
《並蒂蓮》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京島萬尾有個蘇公子,長得氣宇非凡,眉清目秀,他非常的孝順。只可惜他的老父親病逝得早,老母親又不幸得了重病,不能行走,癱瘓在床上。蘇公子
珞巴族主要分佈在西藏東南部的洛渝地區,少數聚居於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一帶。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居住不同地區的珞
難以想像,我們昨天的衣著竟然和一個時至今日人口僅有120多萬的民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曾經代表人類重大文明進程的最古老的製衣技術,就是至今還保留在黎族人民手中的樹皮布
赫哲族傳統的繪畫主要有服飾圖案、樺皮器皿圖案、風俗繪畫等。服飾圖案主要有獸形圖案、漩渦紋、菱形紋、螺旋紋等,其中螺旋紋圖案最多,一般用於裝飾胸巾以及袍子的後身和前
普米是古代羌族的一支遺裔,原來是西北的遊牧民族,後來沿橫斷山脈南下。他們稱漢族為「夏米」,即夏人。漢唐之際,他們曾生活在四川省邛崍山脈以西,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
庫布孜,是哈薩克族諸多樂器中最古老的一種,屬弓拉弦鳴樂器,其琴身是木製的,由琴箱、弦軸和弓子三部分組成。琴身全長為60-70厘米,音箱上寬15厘米,下寬10厘米,長24厘米。音
同源於古代氏羌集團的羌族,崇拜犛牛的同時,也崇拜白石。 四川境內岷江上游阿壩藏族自治州所屬的茂縣、汶縣、理縣、黑水一帶羌族地區,其民居房頂女兒牆正中或轉角處砌築的塔
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重陽節的傳說,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
1924年甲子屬金(鼠) 1925年乙丑屬金(牛)1926年丙寅屬火(虎) 1927年丁卯屬火(兔)1928年戊辰屬木(龍)1929年已巳屬木(蛇) 1930年庚午屬土(馬)1931年辛未屬土(羊)1932年壬申屬
京族擁有本民族的文字:喃字,京族的歌謠、諺語、格言、故事傳說和宗教信仰等,都有相應的歷史文獻資料,而這些文獻資料就是用喃字記載的。 到京族三島采風,我曾經多次拜訪京
捕魚是赫哲人賴以生存的一項生產活動,漁民根據各種魚的習性特點和活動規律以及所熟悉的捕魚場所,按照不同季節進行捕撈。赫哲人捕魚大致分為「春、秋、冬」三個季節,最佳捕
蝦燈捕蝦的方法是在入海口的河灘裡擺放蝦籠,傍晚時分,在沒有陽光的灰藍冷色調下,在蝦籠裡的上方點上油燈,誘蝦入籠。 京族拉大網是京族捕撈魚蝦的方法,京族三島淺海一帶盛
漁獵經濟為赫哲人民生活的傳統主要來源,「夏捕魚作粉,冬捕貂易貨以為生計」。20世紀初,獵業衰退,漁業產品大量商品化。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赫哲地區解放。 當時倖存的赫哲居
赫哲族的魚皮衣歷史久遠。我國古代文獻《山海經》第九卷《海外東經》中便有「玄股之國,在其(黑齒)北,其為人衣魚食鷗」的記載。「衣魚」西晉學者郭璞解釋為「以魚皮為衣也。
獨龍族的習慣法,是維持家族之內和家族之間的社會秩序、對違反共同遵守的生活準則進行處罰的依據。獨龍族的習慣法已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形成為有一定約束力的社會習慣與傳
塔吉克族的手鼓,與維吾爾族的達卜相同,單面蒙皮,鼓框內綴有小鐵環,也成對使用,由兩位女子演奏,一人奏基本鼓點,另一人加花裝飾,這是塔吉克族多年留下的傳統風俗。 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