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註釋】
(1)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樂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這裡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
(2)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3)吳鉤,寶刀名。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一樣明亮。
(4)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5)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這裡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餘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8)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9)素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一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10)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秦國,這就是合縱以抗秦。信陵君是積極主張合縱的。邯鄲,趙國國都。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準備親率家丁與秦軍一拚,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11)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太玄經》是揚雄寫的一部哲學著作。
【譯文】
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
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
十步之內,穩殺一人,千里關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後,拂衣而去,不露一點聲,深藏身名。
有時空閒,步過信陵郡,來點酒飲,脫劍橫在膝前。
與朱亥一起大塊吃肉,與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下肚,一諾千金,義氣重於五嶽。
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氣吞虹霓。
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
身為俠客縱死俠骨也留香,不愧為一世英豪。
誰能學楊雄那個儒生,終身在書閤上,頭髮白了,還在書寫《太玄經》。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游齊州時。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這是與唐代西域交通發達,全國經濟日益繁榮,城市商業興旺的盛唐時代有關,所以,不僅是燕趙傳統的多任俠而已。特別是關隴一帶的風習「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論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劍術、尚任俠的風氣。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與韓荊州書》)「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離劍的:「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贈張相鎬》其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御》)堪稱是「文武不殊途」,兼備於李白一身了。詩人李白如此愛劍和他輕財重義,尚任俠分不開。他說;「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幹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讚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在以這任俠意識為尚的背景之下創作的。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