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為什麼能傳承千年?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孔子思想沒過時,至於其越來越受重視,可以從兩方面分析。從文化角度出發,說明孔子思想有穿越時空價值;從人生層面出發,說明孔子思想能夠一定程度上滿足人的精神生活。孔子思想裡面有許多關於修身養性的學說,是當前無論國內人士還是海外人士都需要的學問。
1、從文化角度出發,孔子思想中相關理論有穿越時空的價值
孔子思想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裡面的相關理論有穿越時空的價值。就拿孔子的中庸思想來說,強調做事不能走極端,要適度,但此處適度並未表明要人完全折中,孔子是在強調過猶不及的道理。而過猶不及的中庸之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人為人處世之寶貴行事原則。
除了中庸思想,孔子還有許多優秀思想,即便是備受爭議的「正名」思想,也有其穿越時空的合理性。孔子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旨在告誡人們為君為父之人,要名副其實,自身要有配得上起「名」的能力和素養。
但是孔子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思想容易被僵化理解,甚至是「利用」,於是就變成了被僵化是「尊卑秩序」之「墊腳石」。誠然,孔子之「正名」思想對尊卑維繫有利,但是孔子強調的是「名副其實」,而非「君臣愚忠、父子愚孝」。而孔子思想之穿越時空的價值,無疑就在文字背後傳達的類似「名副其實」這樣的人文瑰寶。
2、人生層面:孔子思想能一定程度滿足人的精神需求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於是人的需求漸漸從物質層面上升到了精神層面,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修身養性的法子,能夠幫助人們在修身養性上獲得一些啟發,繼而獲得身心提高。
例如孔子思想中「仁」的思想,孔子指明一個君子的行為一定是符合「仁」的,君子會仁愛身邊的人,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君子不會推給別人,自己想做的事情,君子也很樂意成人之美。君子所作所為,不求利而取義,君子之精神層面定是富足的。
當然,孔子思想中修養身性的議論肯定不止上面這些,這裡只是簡單舉例罷了。基於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孔子思想確實蘊含著足以指導人修身養性的人文精華,孔子思想可以一定程度滿足人的精神需求。
3、國內外越來越重視孔子思想,說明該思想確實存在現代社會可借鑒的精華,我們需突破字面意義,理解內部精華
其實,很多時候,文化是好是壞,更多在於文化是否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於是,千年前的文化運用到現在就有些捉襟見肘了。但是,這並不是說千年前的文化沒有價值,要知道,先人的智慧,是不可小看且令人感歎的。
我們要借鑒先人文化裡面的精華,絕對不是字面意思的僵化套用,而是基於先人所處的年代來理解那句話背後揭示的道理,比如對於「君君臣臣」的理解,我們應該繼承其背後揭露的「各司其職」、「名副其實」的精華。
所以,孔子文化能在中國傳承千年,說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字面意義背後,蘊含著可以穿越千時光的人文精華,而這種精華,放在現代社會,依舊可以指導人們的生活,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