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耒(lěi)(1054年—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張耒詩學白居易、張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詞流傳很少,語言香濃婉約,風格與柳永、秦觀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風流子》等。《少年游》寫閨情離思,那嬌羞少女的情態躍然紙上,讓人羨煞愛煞,那份溫情美妙真是有點「濃得化不開」。著有《柯山集》《宛邱集》《柯山詩餘》。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張耒的《秋蕊香·簾幕疏疏風透》,一起來看看吧!
秋蕊香·簾幕疏疏風透
張耒 〔宋代〕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朱闌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於酒。著人瘦。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牆東 一作:東牆)
上片寫景,由室內寫到簾外,是寓情於景。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這兩句通過對細風透進簾幕、香爐縷縷飄香的描繪,明寫官妓劉淑奴閨房的幽雅芳美,暗寫前來幽會告別的環境氣氛,隱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戀,越是幽靜、越是格外淒清的弦外之音。
「朱欄倚遍黃昏後」二句,緊承首二句而來,由室內轉而寫室外,由黃昏寫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欄杆、凝視著畫廊上如晝月光的生動畫面,傳達出回憶往昔並肩倚欄,攜手賞月,而今戀戀不捨,依依惜別的愁緒。原來她從寂寞空房的爐煙裊裊記起當時兩情綣繾的往事,如今離分兩地,叫人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內走出簾外,在朱欄繞護的迴廊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欄望著,從白天盼到黃昏,從黃昏盼到浩月流輝的深夜。「月華如晝」,說明這是一個月白風清的良夜,往日相聚,兩人濃情密意,喁喁低語,何等歡愛;可是而今天各一方,形單影隻,欲語無人誰訴。教人深深惆悵。上片四句全部寫景,而字裡行間則洋溢著離愁別緒,因為往昔天天如此,而從今以後卻不復再見了,對景傷情,萬般無奈之意,盡在不言中了。這兩句主要從時間上著筆,寫離別之人從黃昏到深夜,倚遍欄杆,離愁無限,對月無緒的痛苦情態。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上片寫法正是如此。
下片在上片寫景的基礎上,著重抒情,借外景反襯內心的苦悶,是以景襯情。
「別離滋味濃如酒,著人瘦。」這兩句是全詞的主調,這種「別離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說出來卻又十分抽像。詞人在這裡用「濃於酒」一詞來形容描寫這種離愁別緒的濃烈程度,這就使抽像的情感物態化、具體、形象,它不僅將比酒更濃烈的離愁別恨極為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來,而且將詞人借酒澆愁的神態巧妙勾出,收到一箭雙鵰的藝術效果。正因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實處。這種離愁竟使人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依舊」緊承前句而來,前兩句寫離愁滋味超過濃酒,進行正面對比;這兩句寫別情不及牆柳,則從反面襯托:柳葉只枯黃萎落於一時,春風一吹,柳色如故。言外之意,人一離別,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續舊情,可就說不准了。這一反襯,由眼前的牆東柳觸發而起,既信手拈來,又新奇貼切,極為深切地道出了內心深處的惆悵之情和纏綿悱惻之意,這就成為全詞的點睛之筆。
這首詞寫景純用白描,毫不雕飾,清新流麗,而情寓其中;寫情,直抒胸臆,決不做作,層層轉跌,入木三分。其中絕無香澤綺羅之態,唯有不加矯飾之情。使詞作具有清新流麗的風格特徵。(池萬興)這首詞風調清麗,情致纏綿,在婉約詞中也屬上乘之作。 (鄭臨川)
相關內容: 張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