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仙」有顆玲瓏心,也有堅貞之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張耒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最早認識的並不是蘇軾,而是蘇軾的弟弟蘇轍,通過蘇轍引見才拜在了蘇軾門下。張耒長得異常雄壯,在人堆裡非常扎眼,被人戲稱為「肥仙」。雖然是個壯漢,但張耒的內心卻細緻如絲,一首《少年游》,將嬌羞少女的心思情態描摹得入骨三分,讓人佩服「肥仙」有顆七竅玲瓏心。
「蘇門四學士」之張耒
張耒是楚州淮陽(今江蘇淮安淮陽區西南)人,出身於官宦世家,從小受過良好系統的教育,十七歲時寫了一篇《函關賦》,才氣逼人,揚名天下。後來他到陳州遊學,結識了在陳州當學官的蘇轍。公元1071年,蘇軾出任杭州通判前,來陳州與弟弟蘇轍話別,張耒終於見到了仰慕已久的蘇軾,他的談吐才學很受蘇軾的青睞,從此便成為蘇氏兄弟的門下客,人生命運與蘇軾緊緊連在了一起!
在蘇軾的引薦下,20歲的張耒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先後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10多年的基層官吏。公元1086年,隨著神宗駕崩、高太后聽政,司馬光、蘇軾等反對變法的官員先後奉調回京,張耒迎來了人生中的春天。他和黃庭堅、晁補之一起參加太學學士院考試,命題人是老師蘇軾,結果三人同被提拔。過了兩年,秦觀也被調入京師,任太學博士,如此「蘇門四學士」齊聚京師,詩詞相和,書畫互題,度過了他們人生中最瀟灑愜意的時光,創作的詩詞文章一度引得「汴梁紙貴」。
可惜北宋政壇跌宕起伏,牽引得局中之人命運多變。宋哲宗親政後,變法派重新得勢,蘇軾等保守派遭到打壓,作為蘇軾的門下弟子,張耒也不能倖免,他被一貶再貶,最後貶到復州去收酒稅了。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被起用為兗州、穎州知州。此時,被貶到海南島的蘇軾也奉詔北歸,張耒聽說後十分高興,還寫了一首賀詩。可是不久噩耗傳來,蘇軾歸途中在常州不幸病逝。張耒聽聞淚如雨下,在穎州為恩師舉辦了隆重的悼念儀式。
張耒的詩《靜坐》
沒想到此舉又給他帶來劫難,執政的新黨人士攻擊他「不忘舊黨」,將他再次貶官,安置於湖北黃州。在那裡他受到地方官的刁難,不能住在官捨裡,也不能住在佛寺裡,只能在一座山的旁邊租屋而住,一家人生活異常窘迫,吃不飽飯,很久吃不上一口肉,衣服也是補丁摞補丁。雖然窮困潦倒,但張耒堅守政治理想和人格操守,不與當時的蔡京集團同流合污,「蘇門弟子」的旗號從未倒下。
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學家,提倡文理並重,推崇自然平易的創作風格。他善寫辭賦,《雨望賦》氣勢如虹;擅長議論,《論法》《敦俗論》文筆雄奇;精耕詩歌,「秋明樹外天」「客燈青映壁,城角冷吟霜」「淺山塞帶水,旱日白吹風」等詩句,意蘊深厚,明快流暢,就連朱熹批評張詩時也不得不說「然好處亦是絕好」!
相關內容: 張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