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這樣一位文學家,他是繼蘇東坡之後,豪放詞壇又一代表人物;他是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他是高宗欽點的狀元。他斗秦檜,壓豪強,平叛亂……將自己短短三十八年的人生活成了永恆,成了南宋前期一顆耀眼的巨星。他就是張孝祥。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張孝祥自幼聰明好學,博聞強記,讀書過目不忘,當他下筆寫文章時,頃刻就能寫出數千字。十六歲時,他參加鄉試考試,因為成績突出,被鄉里推薦為第一名。紹興二十四年(1154)參加廷試,他與秦檜之孫秦塤同場。主考官魏師遜及湯思退等為逢迎秦檜而定秦塤為第一,張孝祥第二。但宋高宗讀過張孝祥的文章後,認為他議論雅正,詞翰爽美,親擢為進士第一,即狀元。張孝祥也因此事得罪秦檜。
張孝祥是一個活躍的主戰派,主張抗金,上書為岳飛鳴冤 ,而且還拒絕了秦檜黨羽曹泳提親。於是,懷恨在心的秦檜,就開始找張孝祥的麻煩,不久,尋釁將張孝祥的父親下獄了。不過萬幸的是,第二年這個歷史上最有名的奸相就病死了。
1161年,金國的完顏亮帶領大軍渡淮南進,立誓攻克南宋帝都臨安城。完顏亮身披金甲,親冒矢石,氣勢洶洶,令人不寒而慄。當時江准的主將早已望風逃匿,而朝廷卻派了一位文弱書生虞允文到前線慰勞。其他人都勸書生趕緊離開,他卻策馬急趨,開始指揮宋軍防守。最後書生竟以一萬多士兵,擊退了金國的二十萬主力,取得了罕見的大捷。
張孝祥得知這一消息,不亞於當年的杜甫聽聞官軍取得勝利後的興奮,於是填了一首南宋難得一見的」祝捷「之詞《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張孝祥說,這一次終於洗雪了敵寇所揚起的恥辱塵囂,我被風雲羈絆滯留於撫州。有誰來譜寫英勇壯士捨身鏖戰的悲壯頌歌呢?唯有古城樓頭淒厲沉雄的吹角之聲。我素來就有江河湖海那樣壯闊奔湧的豪情壯志,當此邊關告急、山河有異之際,我常常夜不能寐,挑燈看劍,渴望參戰,以了平生保國夙願。令人大喜過望的是,心願卻在好友你的業績之中得以實現。那採石磯掀起的驚濤駭浪,也是氣凌霄漢,高浮天際的。
張孝祥說,回想當年,三國時期的周瑜和東晉時期的謝玄;他們正年富力強。那時周瑜與小喬結婚不久,謝玄則還未解下少年佩帶的香袋,但他們都於風流瀟灑之中,從容不迫地在水中建立了不朽的功業。赤壁磯頭現在唯有落日殘照,淝水橋畔早已漫生荒涼衰草。像古人展才的地方現在還會有嗎?由此產生了無限的惆悵和愁緒。我願乘長風,披荊斬棘,衝破萬里波濤;要像祖逖決心北伐那樣,揮槳擊水,誓死收復中原的大好山河。
這首詞閃耀著時代的光彩,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實融入詞中,自然貼切,舒捲自如。詞人壯懷激烈,憂國情深,是一首洋溢著勝利喜悅抒發愛國激情的壯詞。
上片敘事。起首兩句「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寫出勝利的痛快與喜悅,為全篇的情緒定調。接下來兩句「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寫作者想像前線官兵慶祝勝利的歡樂情景。接下來三句「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作者說明自己平生具有豪情壯志,渴望恢復中原,亟欲一展平生抱負,於是在夜間燃燭撫摸寶劍,心潮難平。最後兩句「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寫作者想到好友在採石磯戰勝金軍,就如當年溫嶠燃燭照妖一樣使金兵現出原形,心中就十分高興。
下片抒情。起首六句「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作者想起了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謝玄,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都還很年輕。接下來三句「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寫作者從歷史的遐想中回到了現實,想到現在的南宋江山,岌岌可危,真讓人擔心!最後兩句「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作者借宗愨乘風破浪和祖逖中流擊楫的故事,表達了自己報效國家的願望。
這首詞如一曲豪邁悲壯的勝利凱歌,藝術構思別具一格。作者沒有運用彩筆濃墨來描繪戰爭的壯觀,而是通過寫景、記敘、抒情和借古頌今的手法,熱情洋溢地謳歌戰爭的勝利,同時抒發愛國豪情。
相關內容: 張孝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