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1851-1861),清代詩人。字像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二月春好,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春煙醉人。孩子們放學歸來,趁東風煦暖,熱熱鬧鬧地放風箏去!
紙鳶(yuān)就是風箏。鳶是鷹的一種。古代大風箏都製作成鳶的形狀,所以稱風箏為鳶。木製的稱木鳶,紙做的稱紙鳶,木鳶早於紙鳶。放紙鳶是古代鄉村生活的一景。我們常說中國古代文明是農業文明。這就是農業文明的一景。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天地人和,人與自然融於一體。我們想一想,天空鶯飛,大地草長。而在這樣的天空與大地之間,一群活潑潑的孩子,嬉笑著,奔跑著,時時仰望著,時時呼喚著。這些孩子是不是就給我們那鶯飛草長一般的感覺?
但這樣的景像今天很難見到了,因為我們沒有了這樣的生活土壤。可以說,隨著城鎮化的完成,這樣的美景將永遠地只能通過這樣的詩作來欣賞了,這是令今天的人們,尤其是孩子們非常遺憾的事。
作為教師,我的心中還有一道更深的傷痛:因為失去了相應的生活支撐,古人所寫的許多美麗的詩章將越來越難以為當今的孩子們所欣賞。特別是在沒有情感體驗的時空中,他們更不願意去深究這些藝術的藝術必然性。久而久之,全社會都將失去對這種藝術的感知力。
比如為什麼是「忙趁東風放紙鳶」,而不是忙趁西風或南風或北風?
大體上說,春來東風起,夏來南風吹,秋來西風緊,冬來北風嘯。這與我們中國的地理位置緊密相關。春天來,東風起,地氣往上,風箏就容易飛得高且飛得穩。所以是「忙趁東風放紙鳶」,所以春天是放風箏的最佳時節。
應當承認,當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欣賞這首詩時自然就會有更濃的意味貯滿心間,就會有更豐富的情思縈繞腦際,會有更雀躍的神緒在靈魂深處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