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天之功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貪天之功釋義
把別人的功勞歸於自己。
貪天之功典故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經過一番顛沛流離,終於憲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即位。為了報答有功之臣,他決定按功論賞:以跟從出亡為首功;以送款資助為次功;以迎歸為三等功。
晉臣中,趙衰、狐偃、狐毛、胥臣、狐射姑、先軫、顛頡等人都因從亡有功,以次而敘,無采挫哼筆賜采地,有采地的進行加封。其他送款,迎歸的人也一一有賞,連一般小臣奴僕也賞賜錢幣,皆大歡喜。
晉文公怕有遺漏,又出詔令於國門:「倘有遺下功勞未敘者,許其自言。」有個跟隨晉侯出亡的功臣名叫介子推,這次行賞時被遺漏了,他的鄰人見到詔令,便去告訴介子推。
介子推在重耳回國之後便托病居家。因為他對重耳周圍一些人的居功自傲很不滿意,所以決定不出去做官,在家侍奉老母,甘守清貧。
鄰人來找介子推,見他正在編草鞋,便笑道:「你以後不必再幹這一行了。晉侯已出了詔令,允許有功未敘的人,自己去提出要求。你只要一露面,晉侯就會想起你往日的好處,按功行賞。」
介子推笑而不答。他母親對子推說:「你跟隨晉侯出亡,效勞晉侯整整十九年。晉侯飢不擇食時,你又曾割股煎湯給他喝,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為什麼不去見見晉侯呢?」
子推說:「孩兒無求於君,又為何要去求見呢?」鄰人勸道:「你去見見晉侯,封個一官半職,也可領取一些布帛,免得天天這樣辛苦。」
子推平靜地回答說:「晉獻公有九個兒子,只有主公重耳最為賢能。晉國屬於主公,是勢所必然,而有些人卻誤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了。」
介子推繼續說:「偷窺別人財富的人,便會被大家指為盜賊;到晉侯面前居功求賞等於貪天之功以為己更加可恥!我寧願終身編草鞋,也不願去爭這份功勞。」鄰人聽後,大為歎服。
人告辭而去,介母對子推說:「你是廉士,我即廉士之母。我們何不隱居深山?」子推大喜,忙說:「孩兒久有此志,綿上高山深谷,正是隱居的好地方,何妨今日就走。」
當晚,介子推背著老母親,乘著月色,直奔綿山(今山西沁源縣西北),從此隱居不出。
晉文公得知介子推歸隱綿上,親往山中尋找,卻不見蹤影,只得以綿上作為介子推的掛名封田。傳說文公曾燒山逼他出來,他因不願出來而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