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月餅的由來,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我們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但你知道月餅到底是誰發明的嗎?其實仔細算起來,月餅的歷史可能還要比中秋長一些,北宋時期才正式把中秋節確定為節日,而月餅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過了。而且月餅的發明和楊貴妃還有些關係,這次就為大家講講唐朝時期楊貴妃究竟是怎樣讓月餅流傳至今的。其實中國每個節日幾乎都有特定的食物,看來古人也是把「食」看的非常重要,「民以食為天」看來的確是真的。
中秋節,按照傳統,這一天晚上我們中國人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而且要吃月餅這個點心。無論是南北東西各地,除了一些禮節和做的飯菜不一樣,吃月餅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你知道月餅的來歷嗎?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
而「月餅」這個名稱據說來源於唐貴妃。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來,沿襲成為一種傳統固定下來。 舊史記載,當時朱元璋領導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後來推翻元朝統治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成了節日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