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乙在中醫歷史上有什麼地位?被尊稱為“兒科之聖”

錢乙在中醫歷史上有什麼地位?被尊稱為“兒科之聖”

錢乙在中醫歷史上有什麼地位?被尊稱為“兒科之聖”

歷史小知識

錢乙(1032年-1113年),字仲陽,宋代東平人,是宋代著名的兒科醫家,曾任太醫。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錢乙以被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曾因治癒皇親國威的小兒疾病而被授予翰林醫學士。其一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錢乙幼科冠絕一代」,代表作有《傷寒論發微》五卷等。

錢乙生於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於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字仲陽。北宋著名兒科學家。漢族,祖籍浙江錢塘,後祖父北遷,遂為東平鄆州(今山東鄆城縣)人。

錢乙去世後,他的學生閻季忠將他的臨床經驗加以收集整理,於宣和元年(1119)彙編成《小兒藥證直訣》,其中有23個病例和創製的114個藥方。此書對小兒生理、病理、辯證施治和制方用藥等頗有創見,比歐洲最早出版的兒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中國現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來的兒科學專書。

清代紀曉嵐編撰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載:「小兒經方,於古罕見,自乙始別為專門,而其書亦為幼科之鼻祖,後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

另外,錢乙還著有《傷寒指論微》5卷,《嬰孺論》百篇,可惜已散佚,不能不說是世界醫學史上的一大憾事。

錢乙認為小兒與成人相比較,在生理、病理上有其自身特點。如小兒在生理上「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在病理上「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因此,其感受邪氣之後,往往較成人的抗邪能力降低,易為邪氣所傷,多見邪實之證。但另一方面,邪氣侵犯人體之後,由於小兒臟腑氣血未充而柔弱,邪氣損耗正氣,又易於使小兒正氣受損而轉為虛證。其陽氣不充盛,被耗傷則生寒;其陰精不充足,被耗傷又可生熱,故而病理上虛、實、寒、熱變化迅速。

錢氏的這一理論認識,為正確掌握小兒疾病的發展變化規律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在小兒疾病的具體治療時,他反對妄攻誤下。認為對於兒科疾病,除非必下不可之證,可以根據年齡體質以及正邪情況酌情使用外,一般不宜妄用。

此外,錢乙在《內經》、《金匱要略》、《中藏經》、《千金方》的基礎上,將五臟辨證方法運用於小兒,為兒科臨床治療提出了辨證方法。他認為「心主驚」,「肝主風」,「脾主困」,「肺主喘」,「腎主虛」。其中,錢氏十分重視臟腑寒熱虛實的辨析,而且針對不同的病症提出了一系列相應的治療方法。

可以說,是較有系統的臟腑辨證體系,雖不十分全面,但已經有其初步框架,對中醫臟腑辨證學說的形成作出了貢獻。

錢乙強調五臟辨證,其制方調劑多圍繞著五臟虛實寒熱而設,如心實熱用導赤散,心虛熱用生犀散;肝實熱用瀉青丸,肝虛熱用六味丸;脾虛用益黃散,脾濕熱用瀉黃散;肺虛用阿膠散,肺熱用瀉白散;腎虛用六味地黃丸等。其制方原則重視選藥柔和,反對過用攻伐之品。他的這種用藥原則,是針對小兒特點而設立的。

此外,錢乙在處方調劑時,多根據前人經驗,並結合自己的體會,靈活加減,創立新方。如其創立的地黃丸,就是在腎氣丸的基礎上化裁減去桂附而成。此外,錢氏臨床用藥,還常常根據兒科的特點,選用丸劑、散劑、膏劑等。這些成藥,可以事先制備,適應於兒科疾病起病急、變化快的特點,便於及時服用,易為小兒所接受。

其一生著作頗多,有《傷寒論發微》五卷,《嬰孺論》百篇,《錢氏小兒方》八卷,《小兒藥證直訣》三卷。現僅存《小兒藥證直訣》,其他書均已遺佚。

錢乙在兒科學方面的成就為後人稱許,而且對中醫辨證學、方劑學均有較大影響。他奠定了中醫史上兒科的專業地位。妙手仁心,一生止在使「幼者無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闡釋了中醫醫道的博大與慈愛。他精通中醫的至高境界,望診,在中醫歷史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