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誰寫的?馮道做了什麼被人批判?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誰寫的?馮道做了什麼被人批判?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誰寫的?馮道做了什麼被人批判?

歷史小知識

馮道是個怎麼樣的人?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應該怎麼去理解《天道》這首詩裡的文化屬性?

天道 馮道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五律,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馮道。

馮道是個精彩的人物,可惜被後世腐儒們罵得抬不起頭,從歐陽修、司馬光到當代的余秋雨,都用自己的「風雷之筆」把他定性為十足的小人。具體怎麼罵的,就不引用了。

他到底做了什麼事情,讓這些正派人士覺得如此不堪?

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週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所謂之四朝元老,十帝之師。這可是了不得的榮耀,為何到了馮道這裡就變成了恥辱呢?因為這些皇帝不是一個姓。

呂布陰陽反覆,還只是得了個「三姓家奴」的諢號,這馮道服務的朝廷就超過四個,還對遼太宗稱臣,豈不是罪該萬死?

可他一生榮耀,勤儉對己,寬於待人,保護文化,阻止殺戮,當世之時官聲極好。追封瀛王,謚號文懿。老百姓的眼光其實雪亮,後世的文人不過是出於宋理學的忠君思想,對他橫加指責。卻不知道他才是真正踐行先秦儒學的人:「為百姓事,非為帝王事;為天下,不為國事也。」

即便在靠近他時代的北宋,對馮道的看法也是一分為二。因為在整個五代十國中,皇帝走馬燈一樣的換,哪個官員不是送走前朝迎後朝?五代中詩成就最高的王仁裕、馮道、和凝,哪一個不是換了幾個朝堂呢?

王仁裕甚至比馮道還多「投降」了一次,為什麼這些人要拿馮道開刀?

因為馮道在每一次改朝換代中都積極參與政治,為天下蒼生做了很多事情。王仁裕只是個名士,和凝是個詞臣,這兩人在官場的作為和影響都無法與馮道相提並論。所以馮道就成為宋儒們強烈攻擊的靶子,成為了一個反面的「榜樣」。

宋元明清的文人對他的看法局限於思想,可以理解。當世的余大師卻還抱著這種忠君思想來對他提出批判,就讓人不得其解了。

瞭解了詩人的傳奇人生,再來看這首詩的文化屬性,就比較清楚了。

馮道這首《天道》其實很有宋詩的味道,前面兩聯「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就是講道理,和唐詩大不同,已經完全沒有賦比興的起筆味道,直到第三聯才有比喻手法的出現:「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這是用冬雪消融,春草自生來比喻天理的循環有道。

雖然是講道理,但是講得非常深刻,同時體現了馮道本身的價值觀。

他是什麼態度?他就是隨便你們誰當皇帝,只要對老百姓好,就可以。正是這種價值觀和態度就決定了他的行為,他才會出使契丹,用近似於阿諛奉承的吹捧避免了中原百姓的戰亂,用貶低後周皇帝不如唐太宗的方式勸阻了御駕親征平叛,減少了百姓的犧牲,以至於自己失寵隱退。這正是一種大寫的奉獻精神。

為什麼北宋的蘇軾、王安石對馮道比較推崇?

一方面喜歡他的詩風,另一方面也對他的政治活動表示理解。

這首詩本身理解起來並不難,可是背後的人生和後世的冤謗十分沉重。我們看馮道另外一首詩:

偶作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須知海岳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生於亂世,只有學會「狼虎叢中立身」,才能真正力掃「方寸惡」,通舟「道德津」。

希望大家能看懂馮道這個人,看懂了他這個人,也就看懂了他的詩。

文學、歷史、哲學——文采、時事、思考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是不分家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