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秦淮河是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秦淮河在歷史上起了什麼作用?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南京市一座歷史很悠久的歷史文化古城,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無時無刻的感受到歷史文化的魅力。而且在南京有著一條有名的河流,這條河被稱之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這條河就是南京的秦淮河。那麼為何說秦淮河是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秦淮河介紹(長江下游右岸支流)
秦淮河,中國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干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 歷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水文特徵
秦淮河兩岸為低窪圩區,地面高程6米~8米,圩區後面是丘陵山區,地面高程300米以下。此河又是一條「山水頭、潮水尾」型河道,受長江水位和秦淮河流域降雨的影響,洪澇和斷流乾涸現象經常發生。據不完全統計,從三國吳嘉禾三年(234)至民國37年(1948)共發生水災229次。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至1959年,冬春期間,秦淮河幾乎年年斷流乾涸;部分年份,夏秋季也發生斷流乾涸。1960年,建成武定門翻水站後,秦淮河水位常年可保持在6.5米以上。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市曾規定秦淮河東山防汛警戒水位為8.5米。1950年設東山水位站,觀測秦淮河水位。至1999年,共發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達29次,其中超10米的較大洪水5次,最高達10.74米(1991年7月11日)。秦淮新河最大分洪流量每秒962立方米,老秦淮河最大分洪量每秒509立方米。
歷史淵源
秦淮河,古名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相傳秦始皇東巡會稽過秣陵,以此地有「王氣」,下令在今南京市區東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帶,鑿晰連崗,導龍藏浦北入長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據這一傳說,改稱秦淮。在唐杜牧《泊秦淮》詩行世後,秦淮河之名始盛於天下。李白的《留別金陵諸公》詩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也是出現了「秦淮」河名。
對此河之來歷,《六朝事跡編類》載:「淮水……分派屈曲,不類人工,疑非始皇所開」,經地質、考古學者證實,秦淮河屬自然河道,非人工所鑿。但其中某些地段為人工所開鑿,這一說法仍不能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