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參加盛大的《木腦縱歌》集會,不少人在活動的前一兩天就踏上趕赴會場的路程。正月十五日清晨,來自各方的人們身著盛裝陸續集中到集會廣場,等待著活動的開始。屆時,在盛會中參加禮儀的姑娘們,各個頭戴紅穗筒帽、身穿帶有紅色花紋筒裙和黑色圓領對襟短上衣,上衣外披錫質銀泡相連的披肩,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襯托出年輕姑娘們的端莊俊美與無限的活力。青年男子們也各個身挎腰刀,分別頭纏末端繡有各種花紋圖案和綴有小絨球的白色包頭,表現著景頗男子特有的精悍與英武。
一切準備停當之後,人們便在頭戴插有孔雀翎兜鍪、身著長衫,手舉長刀的神師「董薩」 和兩位德高望重、倍受當地人們推崇的長者「腦雙」帶領下,排成兩列縱隊伴隨著象腳鼓、芒鑼、小三弦和葫蘆絲樂曲,在廣場上高高豎起的木牌前,緊密相連地圍繞成圈邊唱邊舞。整個舞蹈動作簡單,舞步剛健有力、節奏明快。數以千計的景頗族人在「腦雙」的帶領下,井然有序地不斷變化著隊伍行進的方向和路線。
在舞隊的行進中,英姿颯爽的青年男子,一邊呼喊著口號一邊揮舞手中長刀;輕柔婀娜的少女們隨舞步頻頻搖動彩帕,好似彩蝶紛飛、萬花飄落。
在這個被人們又稱為「萬人舞」,漫長、莊嚴而充滿歡樂的儀式舞蹈中,人們忘卻了時間與勞累,沉浸在用自己的舞步重蹈著古代祖先們自西北至雲南的遷徙之途。
舞蹈者莊重肅穆的神情、頓步前行的舞姿和忽起忽落的合唱,使在場的人們深深地被這種顯示景頗族對祖先與故地的懷念和對民族遷徙衷心讚頌的精神所感動。
隨著時間的流逝,景頗族一年一度的《木腦縱歌》活動,除舉行祭祀「木代神」禮儀和由全體族人參與的氣勢宏大的「萬人舞」外,現在還增加了在豐收後作舞的《爭木腦》,表現與外族發生爭戰,準備出征時跳的《布當木腦》,官宦家中祭祀「木代神」時所跳的《粘木腦》,兄弟分家時跳的《公讓木腦》和人們遷居時跳的《公來木腦》等等傳統儀式舞蹈表演。
這些舞蹈動作基本相同,只是所用舞具和舞蹈方向有一定的差異。此外,為了增加節日的歡愉,由人們自發表演的自娛性舞蹈和武術等也被納入了活動範圍。
其中,為顯示武藝水平和嫻熟技巧的《刀舞》,是青年男子所熱衷的項目。景頗族《刀舞》不但有固定的程式和動作套路,而且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流派。
各種流派的「單刀」或「雙刀」獨舞或持刀雙人對打等不同表演形式,在動作與風格上都各有獨特之處,是景頗族代表性的男子舞蹈。
在歌聲中模擬日常生活動作和田間勞動的女子集體自娛性歌舞《舂米舞》,動作多以旋轉、相互勾腳的下肢動作為主,氣氛歡快熱烈,深受人們的喜愛。
相關內容: 景頗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