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刻苦耐勞、熱情好客、驍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稱。 景頗族民居適應其所在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多架空樓居,分低樓和高樓,佔地平面
「目瑙」為景頗支系語,「縱歌」為載瓦支系語,近幾十年來,習慣地稱為「目瑙縱歌」,意為聚集在一塊場地上跳舞。原屬祭祀性舞蹈盛會。 景頗族的宗教信仰為萬物有靈的多神崇拜
在景頗族地方,或走進景頗人家,或在路上街邊與景頗族的熟識者相逢,不論男女,對方大都會按景頗人的禮俗,拿出一個精緻的竹製酒筒,以筒蓋為杯把酒倒進裡面請你品嚐,你接過
景頗族的民間舞蹈,蘊藏豐富,歷史悠久而又別具丰采。就其性質大致可分為:歡慶自娛性舞蹈,如「目腦縱歌」、「整歌」、「叮歌」。祭把喪葬舞有「格本歌」、「恩港齋」、「金
景頗族民間舞蹈動律主要體現在雙膝的屈伸運動上,各種舞步都由雙膝的屈伸來帶動。雙膝屈伸在不同的舞種中可分為快慢兩種;一種節奏較慢,屈伸平緩有韌性,上身前俯後仰的幅度較
織錦圖案絕大多數是由點、面、線組成。織錦圖案上的點可以是各種形狀的點。線也可以是粗、細、直、曲、折、弧等多種多樣的線,曲折線居多,彎弧線極少。各種線同時使用,加上
老人去世,來送葬的人,男的扛著火藥槍,走到死者寨子邊先鳴一槍,到死者家門口又一個接一個地放一槍。女的用背籮背著米酒、大米及一隻小雞送給死者家。人死後,停屍在死者的
景頗族有豐富、優美的口頭文學,有反映景頗族起源、遷徙歷史的敘事長詩;有反映景頗族與大自然作鬥爭的故事;也有神話、寓言、諺語、謎語等。 歷史傳說、故事等多與音樂相結合,
景頗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湯碟」(即「標準靶」)、「刀術」和爬滑竿等。 「湯碟」: 湯碟」是景頗族成年男女最喜歡的體育項目之一。湯碟」的具體做法和打法是,把一根約
勤勞的景頗族人民,主要聚居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這裡地處亞熱帶,森林密佈,一幢幢竹樓掩映在蒼林翠竹之中。景頗人普遍崇信萬物有靈的原始多神教,最大的祭祀活動
景頗族一般行土葬,但也用火葬的。? 成年人死後,家屬立即在家門前敲響鋩鑼,並且鳴槍數響,向鄰居近親報喪,人們聞聲立即前來幫助料理喪事。當晚,同寨或附近村寨的青年男女
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 唐代,其先民以「尋傳蠻」、「高黎貢人」見諸於漢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又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野人」
景頗族的民間舞蹈,蘊藏豐富,歷史悠久而又別具丰采。就其性質大致可分為:歡慶自娛性舞蹈,如「目腦縱歌」、「整歌」、「叮歌」。祭把喪葬舞有「格本歌」、「恩港齋」、「金
大約在元代以後,景頗族才出現刀耕火種農業。牛正是隨著刀耕火種農業經濟的進入,逐漸走入景頗社會。物質文化簡單的景頗族一直以來都高度依賴於環境,他們曾一度對牛傾注了大
景頗族的風俗習慣。但山官和富裕戶也有一夫多妻的。在家中,父親是家長。有女無子時可招贅,但贅婿不改其姓,無子嗣時可收養子,權利義務與親生子一樣對財產實行不嚴格的幼子
居住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是「木腦」盛會。每到夏歷正月十五那天,數百里山鄉的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鳴槍放炮,從四面八方彙集在一起舉行
世居雲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飾從現有文獻看,多與狩獵和遊牧活動及高寒山區的自然生態相適應,「衣皮服氈」,「織皮冠之」。從頭上的帽子到身上的衣服,都曾用獵物的皮做材料。明
婚俗 景頗族的傳統婚戀別具特色。青年男女交往大方自由,他們將自由戀愛稱為「千脫總」,意為串姑娘。通常採用唱山歌的方式,由相識相愛到結百年之好。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買賣
一、射荷包 這是景頗族的傳統節目,節日裡,姑娘們把繡好的荷包用細絨吊在竹竿上,用樹枝左右搖動,讓小伙子射擊,誰先射中荷包,就把水先灑到誰的嘴邊。荷包裡一般裝有一個硬
洞巴,景頗族雙簧氣鳴樂器。「洞巴」是景頗族景頗支系語音譯,為漢語帶牛角的管笛之意。載瓦支系語稱比切或比克。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隴川、瑞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