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古以來,將相大臣因觸怒君主皇上而遭到誣陷或災難,身家性命處在生死攸關之際,往往因為某人的一句話就會使他轉危為安變禍為福,儘管這人說的話具有投機成分,但都十分中肯而且得當,讓聽到的人思路一轉然後恍然大悟,然而這也需要遇到明主,如果遇到昏庸之君,即使再有威望的人,也會陷於極其悲壯的境地,洪邁敘述了發生在漢代的三個這樣的事件,只是由於君主不同其結局也大相逕庭。
第一個,漢高祖與蕭何
蕭何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他看到京城人口眾多老百姓耕地較少,就建議將御用的專門養殖寵物的上林苑對外開放,拿出來給老百姓耕種,劉邦一聽勃然大怒,認為是蕭何收受了商賈的好處,欲從中謀利,於是將蕭何上了鐐銬投進監獄,當時滿朝文武都認為蕭何罪行嚴重,又怕受到牽連,所以沒有人敢為之申辯,只有一個姓王的衛尉在侍候皇帝時對劉邦說,想當初陛下與項羽交戰數年,關鍵時刻陳豨、黥布叛亂,簫相國把守關中,那個時候不謀取個人利益,現在怎麼會接受商賈的金銀呢?再說,丞相為民興利,百姓感激的是大漢帝國,認為皇上恩德如天,定會更加擁護陛下。過去前秦滅亡,正是因為君臣猜忌,如今簫相國之事還請陛下三思。劉邦聽了這話,儘管不太高興,但覺得很有道理,當即釋放了蕭何。
第二個,漢文帝與周勃
漢文帝時絳侯周勃被免去丞相職位,有人上書皇上,誣陷周勃有謀反之意,廷尉逮捕了周勃並準備治罪。薄太后對文帝說,絳侯當年手持皇上玉璽統領北軍剪除呂氏,那時候他都沒有謀反,如今沒有了職權居住在一個小小的縣城,難道還會謀反嗎?文帝幡然醒悟馬上赦免了周勃並恢復了周勃的爵位和封邑。
第三個,漢元帝與簫望之
簫望之是漢元帝的老師,受先帝遺命輔佐元帝,但是許章、史高、弘恭、石顯四大權貴卻誣陷他與周堪、劉更生結黨營私朋比為奸,請求召致廷尉,漢元帝沒弄清楚「召致廷尉」的意思就批准了他們的啟奏,結果簫望之被逮捕入獄,事後漢元帝知道弄錯了,於是下令恢復簫望之的職務,而史高卻進讒言說,皇上剛剛繼位,老百姓還沒聞聽陛下教化大眾於天下的英明,如今卻徇私情而對自己的師傅法外開恩,既然已經將簫望之抓進大牢,就不能出爾反爾,將他貶為平民才能彰顯皇上的賢明。漢元帝無言以對,只好將老師簫望之貶為普通百姓。
洪邁舉了以上三個例子後感慨道,這三件事都是極其危險而不容救援的,前面兩件在具有公心人的善言勸諫以後,僅僅一句話頃刻之間就能夠化險為夷,這是高祖和文帝英明採納諫言的結果,但漢元帝昏庸而不辨是非,簫望之遇到這樣的君主只能恨自己生不逢時了呢?石碏說,現在陳桓公正受周天子的寵信,而陳衛兩國正準備建立友好關係,州吁若能去陳國拜見陳桓公,求他為周王請命,必定能得到周王應許。石厚回去向州吁作了匯報,州吁覺得有道理,就前往陳國去了。
相關內容: 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