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豬的歷代名人
亥豬
帝 王 將 相
宋太祖(927--976年)
宋太祖即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960--976年在位),涿郡(今河北涿縣)人。祖上世代為官,其父趙敬為後周大將。匡胤於959年任歷周殿前都點栓,領歸德軍節度使,掌握禁軍。第二年, 他乘後周恭帝年幼,由部下擁立,做了皇帝,推翻後周,建立宋朝。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間,陸續消滅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為了鞏固統治,宋太祖按趙普的建議,採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他首先利用設酒宴的手段,解除石守信等統軍大將的兵權這就是有名“杯酒釋兵權”。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請石守信等大將,席間,宋太祖說:“我當皇帝,全靠你們,可當了皇帝以後,卻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忙問原因。宋太祖答道:“假若有一天,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也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那時事情也由不得你們了。”石守信等惶恐下跪,問該怎麼辦。宋太祖說:“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多買良田美宅,享受富貴,歡樂一世,這樣,君臣之間互不猜疑,豈不很好?”石守信等領會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稱病辭職,交出了兵權。宋太祖還重視農業,興修水利,鼓勵墾荒,減輕租稅。他是我國封建時代的政治家。但他所推行的“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方針,對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忽必烈(1215--1294年)
忽必烈,是元王朝的創建者,廟號也祖,是十三世紀中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其幼時已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1151年,忽必烈的兄長蒙哥繼位,忽必烈受命總領漠南漢地軍事庶國,這時,他的才幹在文治武功兩方面都已表現出來。
1259年7月,蒙哥在合州(今四川合川)戰場負傷後死去,1260年3月,忽必烈宣告繼位,1264年8月改燕京為中都,改年號為元,1271年正式建立元朝,宣佈在中都東北建造都城作為京城,稱為大都。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一方面有採取種種措施鞏固政權,另一方面,致力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他特別重視農業的發展。即位之後,即首詔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本,衣食以農桑為本”。元朝統一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在中央設立農司,專掌農桑水利,農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舉勤惰並立於轉法。把“戶口增,田野辟”作為考核官吏五哥為首的兩項標準。第二,多次正詔禁止亂占農田作牧場,並派官清理被侵佔為牧場的農田,按籍悉歸於民或聽民耕墾。第三,徵集流民,鼓勵墾荒成熟的土地,限五年減地科差。第四,組織軍民屯田,“內而後工,外而務省,皆立屯田,以資軍餉”。到(1008--1311年)時,全國屯田面積達17萬5千多頃。第五,減免租稅,佔領江南地區後下令免去南宋的苛捐雜稅100多項。第六,興修水利。在中央設都水監,地方設河渠司“以興舉水利、修理河堤為務。”鑿通大運河,是元代最大的一項水利工程。此外還修建許多水利工程。特別是由於黃河入淮河出海,經常引起淮河下游的嚴重水災,忽必烈在各地徵調人力物力,修治了黃河,使黃淮下游免除了水患。
在穩定局勢恢復生產的同時,忽必烈積極圖取南宋,終使南宋皇帝趙於1276年正式投降,接著,元軍繼續擊滅各地武裝,1279年2月,忽必烈的元軍攻克宋軍山,宋帝投海而死,這樣,中國從十世紀開始的長久三百多年之久的分裂局面,終於在忽必烈之手結束,實現了統一。以後,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再出現長期分裂的局面,這是忽必烈輝煌的歷史功績。
忽必烈所創建的元朝首次設置了省,並且在蒙古、新疆、西藏、雲南和東北邊緣地區都正式設置或加強了行政管理,當時,驛站四通八達,國內各民族之間的聯繫交往空前密切。
文人大臣
王冕(1287--1359年)
王冕,元詩人,畫家,字元章,號著石山農等,諸暨人,出身農家,自力苦學,後從學者韓性受業。應考進士,屢試不第。遂棄仕途,下東吳,入淮楚,曾北遊大都,見天下將亂,遂歸隱。晚年避居會稽九里山,種植豆粟,灌園養成魚,以詩畫自娛,他的詩,有反映元末江南人民的苦難的,如:《南風熱》、《傷亭戶》等;有對元代統治的諷刺、抨擊的,如《冀州道中》、《盤車圖》等,也有歌頌隱逸生活的。語言質樸自然,善用比喻手法,藝術上有一定成就。他的畫和刻,皆負盛名;尤善畫墨梅石竹,往往通過對梅花冰潔的歌頌來表現自己的孤傲高潔。有《竹齋集》。
劉基(1311年--137 5年)
劉基,元末明初文學家,政治家,字伯溫,處州青田人。元末進士,官至浙東省都事,因反對招撫方國珍而被革職。元至二十年應天,為朱元璋獻策,並參與機要,深受器重,為明朝開國功臣之一。洪武四年辭官,後為胡惟庸所簪,受朱元璋猜疑,優憤而死,又有說被胡惟庸毒死。他通曉天文,後人製造的一些迷信書,也多假手托其名。他的詩文兼長,學識淵博,較有遠見。他的著作有:《郁離子》用寓言形式反映了元末這一動亂時期的現實。但其內容深奧複雜,瑕瑜互見。他的散文富於形象性,《賣柑者言》揭露封建官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腐朽本質,文筆犀利生動。記敘文《松風閣記》,筆墨業精煤油,繪志繪色。他的詩以古樸雄放見長,《二鬼》是具有神話色彩的長詩,想像力豐富,離奇幻變,具有浪溫主義情調。著有《誠意伯文集》二十卷。
鄭和(1371--1435年)
鄭和,是明代傑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本姓馬,名三保,回族,昆陽人。 鄭和是回教巨族馬氏後裔,祖和父都曾朝過伊斯蘭教聖地方天方。在1390年,因身強力壯,聰明能幹,被燕王召入藩都為宦官,後因"閹從有功"升為太監。1404年,因功受賜姓名"鄭和"。 1405年,明成祖為宣揚國威,並探察了宋文帝的下落,任命鄭和為欽差總兵太監,通使洋。這年六月,鄭和領差使太監七員,副使監丞十員以及官兵二萬七千多人,分乘"寶船"六十艘,自蘇州劉家港起航至福建,再自闡江口五虎門揚帆,先後到達占城,爪哇,舊港,古裡,錫蘭等國,於1407年完成首次出使任務,帶領各國使節回京朝見,接著,他又從這年起到1433年的二十七年中,先後七次出使西洋。 鄭和船隊利用當時最科學的航海術進行晝夜遠航,最大寶船裝發桅十二帆。在晚上,他們採用"牽牛過海"(觀看星斗方位法)的方法,即使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條件下,仍能"雲帆高張,晝夜星馳"。 鄭和是最早開闢中西交通新航道的航海家,以1433年他最後一次航海地時間計算,也比世界著名航海家丞·伽馬經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古裡,早半個多世紀;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更要早八十多年,因此,在世界的大航海家中,鄭和可以算是最偉大的先導者,而且航海次數之多,也是獨一無二的。 從1425年到1429年,鄭和受命為南京看守太監,統領下西洋官軍守南京,協助修理南京宮殿,1434年,他完成最後一次出使西洋任務後,仍領下西洋官軍守備南京。 鄭和於1435年在南京逝世,終年六十五歲。
李贄(1527--1602年)
李贄,號卓吾,福建晉江人,回族,從30歲到54歲,先後任河南共城諭、南京國都部員外郎和雲南姚安知府等職。在20多年的官場生涯中,不與腐敗的官同流合污,集中精力於研究學問和講學活動,常與上司牴觸。辭官後,先在湖北黃安任居三年,後來隱居麻城龍湖芝佛院,在那裡住了近20年,專心從事講學和著述,由於他的著作猛烈抨擊了綱常禮教職工和孔孟,統治階級把他視為"洪水猛獸"屢次加以迫害。萬曆二十八年,明政府以"敢介亂道,惑世害民"的罪責,在通州將他逮捕下獄 ,並不下令禁毀他的著作,當時李贄已76歲,病得很嚴重,聽說明政府還要把他押回福建原籍,就在獄中自刎而死。李贄的著作很多,重要的有《焚書》《藏書》《續焚書》《續藏書》等,明清兩代均被烈為禁書。 李贄 具有突出的反對孔孟儒學封建禮教的思想。他蔑視儒學經典,認為六經,《論語》《孟子》等經書,不過是當時弟子的隨筆記錄,有頭無尾 ,得後遣前,大半非聖人之言,就算出自聖人之口,也只是一時的對病發藥,決非萬世之至論。他尤其反對神化孔子,認為孔子是人,別人也是人,不必什麼事都求教於孔子,不能把幾千年前孔孟的學說作為衡量今天是非的標準,李贄還對封建傳統觀念進行了批判。他認為每一個人都具有一般所謂"聖人"的德性,凡人與"聖人"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人人皆可以為"聖人"。他提倡男女平等,反對歧視婦女,認為"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婦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必長,女子之見必短,又豈乎?"他還主張婚姻自主,讚揚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相愛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李贄的這些言論,直接衝擊了儒學和獨尊地位,批判了封建等級和綱常禮教。
陳天華
字星台,號思黃,湖北威化人,1903年留學日本,與黃興等人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04年,陳天華用淺顯通俗語的文學寫成《猛回頭》《警世鍾》兩本著作,成為宣傳民主革命的銳利武器,其中心內容是指明中國在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危亡局勢,喚起人們為改變這種局勢而鬥爭。 陳天華的《猛回頭》揭露了帝國主義罪行及清王朝走狗本質,書中寫道:"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為,眾漢人,拱手抗洋。"書中還描述了祖國面臨被瓜分的危險。他的《警世鍾》體現了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鬥爭精神,書中寫道:四萬萬人都捨得死,外國縱有精兵上上萬也不足畏了。陳天華號召各階層群眾一致奮起抗擊帝國主義的傳略:"洋兵若來,奉勸各位把膽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讀書的放了筆,耕田的放下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職事,做手藝的放了器具,齊把刀子磨快,彈藥上足……萬眾直前,殺那洋鬼子"。
秋瑾(1875--1907年)
秋瑾 ,近代民主革命家、詩人,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浙江山陰人,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居家北京時,年至"八國聯軍"入侵,國家面臨瓜分危機,為尋找革命途徑,1904年春去日本留學,參加反清革命活動,年底回國,由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1905年春再次赴日加入同盟會,被推為同盟會譯議部評議員和浙江省主盟人,積極從事革命活動,被孫中山稱為"巾幗英雄"。1906年抗議日本取締清韓留學生,憤而回國,辦中國公學《中國女報》宣傳革命,提倡女權。次年回紹興主持大學堂,與徐錫麟分頭準備皖、浙起義。1907年7月安慶起義失敗,紹興知府劣紳胡道南密報,13日派兵逮捕了她。在審訊中秋謹堅貞不屈,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並說:"革命黨人不怕死,欲殺便殺",7月15日凌晨4時就義於紹興古軒亭口,她在"絕和書"中寫道:"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即引永別,風取彼頭顱。"表現了革命黨人可貴的品質。
作為詩人秋瑾,早期的詩歌,多感傷世之作,經過革命實踐活動的鍛煉,詩歌的內容和情調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後期詩作充滿了革命的激情,美好的理想,英武的氣概和不怕犧牲的精神,詩風爽朗豪邁,一改早期纏綿纖巧。在形式上,完全從表達內容的需要出發,不拘泥於音調節器格律,四言、五言、七言,多言並用,有時丞楚辭句式,韻或隔句押或連句押,都較自由,還曾用通俗文藝形式進行革命宣傳,建國後遺稿編為《秋瑾集》。
蔣介石
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早年在保定軍官學校和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1908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參加中國國民黨,從事反袁活動。1922年6月,孫中山在廣州蒙難,他從上海到廣州,登上永豐艦護衛孫中山,獲得孫中山的信任。1924年,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黃埔軍校校長。
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利用各種時機和手段,提高自己在國民黨和國民革命軍中的地位。1926年3月20日,他用陰謀製造了中山艦事件,迫使共產黨員退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排擠汪精衛,同年,他用種種卑劣手段迫使全部共產黨離職,他本人擔任了組織部長,軍人部長,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等要職,6月5日,任中國革命軍總司令。
1927年,蔣介石到上海後,密謀反革命政變計劃,4月12日他指使暴徒襲擊工人糾察隊,收繳工人糾察隊的武器,打死打傷300多人,當天下午又指使反動軍隊用機槍掃射手無寸鐵的遊行群眾,頓時血流成河,同時總工會被查封,共產黨員、革命群眾被大量屠殺,這就是蔣介石製造的駭人聽聞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自此,蔣介石完全走向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的對立面。
1928年10月10日,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1930年兼任行政院長,在此期間,他在軍閥混戰中打敗所有對手,實現"統一",1930年冬起連續對中國工農紅軍發動五次大規模"圍剿"。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他操縱國民政府,採取對日不抵抗政策,引起國內各界強烈不滿。
1936年,在"西安事變"中,被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主張,七七事變後,對外抗日,對內聯合共產黨及其他抗日黨派,威信空前提高。1938年,任國民黨總裁,1938年以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引起人民不滿。
抗戰勝利後,一方面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商談國事,同意和平建國方針,簽訂了兩黨會談紀要《雙十協定》,另一方面卻調集軍隊進攻解放區,1946年6月,發動全面內戰,大失人心。1948年,當上中華民國總統,但因無法挽回戰爭敗局,於1949年1月"引退",由李宗仁副總統代理總統職務,但仍操縱時局。
1949年12月10日,飛往台灣,1950年3月1日,復任總統,此後一直連任總統和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 方志敏(1899--1935年)
方志敏
江西弋陽人,1919年入南昌江西省市一甲種工業學校讀書,為南昌學聯的負責人之一,1921年入九江偉烈大學讀書,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在江西領導農民運動,曾任江西省農民協會秘書長、主席,1927年領導弋陽、橫峰起義,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歷任中共弋陽縣委書記,信江特委書記,江西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員,閩浙贛工農民主政府主席,紅十軍政委,1931年11月當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主席團委員,曾同李立三,王明"左"左傾錯誤領導作過堅決鬥爭,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34年11月任紅十軍團隨軍政治委員會主席,率領紅軍抗日,選遣隊北上抗日,途中遭國民黨軍隊阻擊,1935年1月在江西玉山隴首村陷入重圍,因叛徒出賣而被國民黨逮捕,敵人用計利旅他投降,他憤怒地斥責說:"投降!你們是一夥兇惡的強盜,一夥無恥的賣國漢奸!一夥屠殺工農的劊了手!我們與你們是誓不兩立的,你們這伙法西斯匪徒,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絲毫動搖我們的信仰!"在獄中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他用敵人要他寫"供詞"的紙和筆,與下了自己對黨和人民全部的愛,這就中感人肺腑的《可愛的中國》等書稿,方志敏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義。
瞿秋白(1899--1935年)
瞿秋白,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文學翻譯家,革命家,幼名阿雙,又名爽 、霜,江蘇常州人,1917年在北京俄文專修館讀書,開始接受新思潮的影響。"五四"運動爆發時,他積極參加並參與領導了學生運動,"五四"運動後,同鄭振鐸等組織進步社會"社會實業社"編印《新社會》的刊物,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激進民主主義的思想,1920年3月後,參加李大釗領導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活動,同年10月曾以北京《晨報》記者的身份去蘇聯考察,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出席過蘇俄召開的遠東民族代表大會和共產國際第三、四次代表大會,會見過列寧,任東方大學中國班助教、翻譯,在留蘇期間寫下了兩本散文集《餓行紀程》《赤都心史》。1923年回國,在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主編黨的機關刊物《新青年》、《前鋒》雜誌、《嚮導》週報,成為黨的傑出的組織家,同資產階級右派進行堅決鬥爭,反對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1927年,在中國革命最危急的關頭,他主持召開黨的"八七"緊急會議,批判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當選為中共中央書記。1927年冬至1928年春,他在擔任中央領導工作時曾犯過"左"傾盲動主義錯誤,1928年7月,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同年又出席了共產國際工作,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1930年,在上海養病,並和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運動,用很大精力從事馬列主義文藝理論的譯編工作,創作了許多犀利的戰鬥雜文,1934年1月,到中央根據地,被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委員和人民教育委員,還擔任蘇維埃大學校長,創辦高爾基戲劇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黨的文化藝幹部,1934年紅軍主力北上抗日時,留在江西根據地擔任中央局宣傳部長,1935年2月28日隨紅軍過福建行州時被國民黨軍隊逮捕,6月18日在福建長江英勇就義,著作出版的有:《海上術林》(由魯迅整理出版)、《瞿秋白文集》等。
老捨(1899--1966年)
老捨,現代優秀作家,原名舒慶春,字捨予,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幼年喪父,1918年在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先後在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學任校長,天津南開中學教國文,1924年去英國,在倫敦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在許地山鼓勵下開始寫小說,六年間寫了許多短篇小說,而且他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使他在國內外獲得很高的聲譽。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由濟南奔赴武漢,重慶,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在周恩來直接關懷和幫助下,為團結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參加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期間,寫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到,短篇小說集《火車集》《貧血集》等,劇本《殘霧》《國家至上》等多種,1946年去美國講學,1949年末回國,新中國成立給他帶來了旺盛的創作熱情,他的作品,熱情歌頌黨,歌頌新社會,十幾年間,寫了《方珍珠》《龍鬚溝》等影響較大的作品,揭示了解放前後社會關係的巨大變化,歌頌了新中國,因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老捨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的題材著稱,他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又富有幽默風格,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殘酷迫害,不幸逝世,生前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藝聯合會主席。
李立三(1899--1967年)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0年,和趙世炎等在一起,組織了"勞動學會",在旅法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開展革命活動,1921年回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2年參加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1923年,任中共武漢區委書記,從事地下工作,1925年,任上海總工會委員長,領導了五四運動,為中國人民反帝鬥爭做出了很大貢獻。在第三、四次全國勞動大會上,被選為中華總工會執行委員。1927年,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12月以後,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在香港,廣度堅持地下工作,1928年冬至1930年春,他在上海任中共中央黨委兼秘書長,宣傳部長等職,是當時黨的領導成員之一。 1930年,李立三犯過冒險主義錯誤,但不久即能改正,1931年赴蘇聯學習,工作。19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1946年,從蘇聯回國,先後擔任軍調部東北三人小組成員,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敵工部部長,職工部部長等職,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48年8月,在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書記,建國後,他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勞動部部長,中共央東北局書記處書記等職,1956年,當選為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十年動亂期間,他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1967年6月逝世。 1980年,中共中央為他平反昭雪。
聞捷(1923年--1971年)
聞捷,當代著名詩人,原名趙文節,曾用名巫之祿,江蘇丹待人,抗日戰爭開始後,流亡武漢,參加抗日救亡演出活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到延安,在陝北公學學習,後在西北文工團工作,1944年開始寫作,寫了許多通訊,詩歌,散文,次年任《群眾日報》編輯,記者組組長,後作隨守記者,建國後,任新華通訊社背後疆分社社長,寫了著名詩集《天山牧歌》,1958年任中國作家協會蘭州分會副主席,寫了詩集《東風催動黃河浪》《河西走廊經地》《祖國,光輝的十月》,並和李季合著報頭詩集《第一聲春雷》等著作。後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致死。
相關內容: 生肖 、 生肖豬 、 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