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古代的神話,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提到我國古代的神話,盤古、女媧、伏羲……這些熟悉的名字就會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
神話是人類早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初始的文化形態,反映了人類最樸素的思想觀念。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中,神話有不同的特點。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情感,還帶有濃濃的悲劇色彩。為什麼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古代神話故事,都繞不過悲劇的底色?
超越自我、拯救蒼生與對抗自然背後的神話悲劇
1.超越人類自身的悲劇
誇父逐日是古代人類追求超越自我的典型故事。看到炎炎烈日下,民不聊生的場景,誇父對太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想要弄明白,掛在天上的這個東西究竟為何物。於是一路追逐著太陽奔跑,最終倒在了半路上。
有人說,誇父逐日自不量力,但是在誇父悲劇性故事的背後,是當時人類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反映出了人類超越自身、追求自我價值的特點。
在古代的神話中,太陽是個具有神奇力量的存在。但是在誇父的眼中,太陽不再神秘,而是被視為是人類所能征服的。因此,誇父踏上了逐日的路程。
誇父逐日的悲劇就在於,人類渴望不斷超越自身,但是卻囿於自然規律的限制,始終有難以突破的極限。
2.拯救蒼生而犧牲自己的悲劇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神與人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一些神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們與人間有著一定的聯繫。有時,他們是天帝派下來拯救人類的,也有的人,因為在領導人類與自然鬥爭的過程中,無比英勇而被神化。
但是無論如何,那些為了拯救蒼生而犧牲個人的故事,在我國古代神話體系中都留下了抹不去的悲情。比如說,后羿。
天上十個太陽,炙熱地烤著大地,嚴重的旱災困擾著人類的生活。於是羿被天神派下來,來人間的解決困難。他拿起自己的長弓,向著天空射去,隨著嗖嗖嗖的箭聲,天空的十個太陽就只剩下了一個。
不過,雖然羿「為民除害」了,但在天帝那裡卻不受待見了。因為,這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他派后羿解決難題,卻萬萬沒有想到羿射殺了自己的兒子。
此後,羿的生活充滿了波折,先是妻子與他不睦。羿的妻子姮娥是天女,但因為羿的緣故卻不能再上天了,於是兩人產生了隔閡。羿也因此性情大變,長期看他臉色的家丁,心生憤懣,奮起反抗。最終,羿死在了自己的手下人手裡。
不得不說,羿死得委屈,為了拯救蒼生,他不惜用自己在神界的前途做賭注。為天下人民解除了苦難,而他自己被天帝所仇恨。在個人與蒼生面前,羿選擇了大眾,但也給自己留下了一個悲劇結局。
3.人與自然對抗的悲劇
精衛填海是古代神話中,對抗大自然悲劇的典型代表。
炎帝的小女兒女娃,一日到東海遊玩,不幸淹死在海裡。她的靈魂化作了一隻鳥,名為精衛,花頭、白嘴、紅足,每日銜著小石子,投入到東海裡,想要把大海填平。
精衛的悲劇是人與自然悲劇的真實寫照。奔湧向東流的江河,是古代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但是氾濫不絕的洪水,又時時刻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當一個美麗的妙齡女子,被無情的大海奪取生命的時候,讓我們看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與無力。
古代神話中的悲劇元素從何而來
1.自然條件惡劣讓人類感受到生存的艱難
在遠古時代,人類要想生存下來,就需要與大自然搏鬥。然而,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人們的生存能力也不高,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尤為得渺小。
無論是與大自然的鬥爭,還是在宇宙中追求人類自身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發現命運無常,能力有限,這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成為神話悲劇的重要原因。
人類在大自然威嚴面前,感受到了不安與惶恐,他們要想填平大海、要想阻止洪水、想要改變炎炎夏日,但是卻發現這一切都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
2.混亂時代裡頻繁的鬥爭
在古代神話體系裡,世界不是祥和一片的,在經歷了女媧的黃金時代和炎帝的白銀時代,接下來一段時間就是黃銅時代。
在這段時間裡,人類不斷繁衍,大自然的食物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不同的部落之間,會因為生存空間、食物等發生各種各樣的鬥爭甚至戰爭。與此同時,大自然的各種野獸、怪物也頻繁騷擾著人類的生活。
混亂成為當時的一個主題詞,如何在混亂中生存下來,考驗的不只是某個群體,更是整個人類。無論是人神之間的矛盾還是人與動物或者部落之間的戰爭,其一定會帶有勝利者的喜悅與失敗者的悲情。
神話中的悲劇不一定是壞事
1.悲劇背後崇高的精神
雖然神話故事中的那些悲劇讓人心痛,但是其背後的精神卻給人以鼓舞。那些超越了生命維度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奔流不息的文化脈絡。
在華夏的這片土地上,險峻的山川、頻發的自然災害,讓這裡的人們更加頑強地生活。雖然有和自然抗爭失敗的悲劇,但是人們為此所做出的努力,體現出來的拚搏進取的精神,是崇高的。
透過精衛的悲劇故事,讓我們看到一個脆弱的小生命與大自然的抗爭,她一次次銜著小石子俯衝到海面上,希望填平大海的時候,無人不感動於她的勇氣和魄力。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苦難」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但是與苦難為伴的是,是許許多多具有英雄氣概的人物。比如像羿,為了天下人民,犧牲了自己,承擔了一切的磨難。
羿的死雖然是一場悲劇,但是人們卻始終記得他的好。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為宗布神,而唐代以後傳說鍾馗是羿的化身,尤其可見在人們心中對英雄的情感。
在古代神話故事中,悲劇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無論是殘酷的鬥爭還是生與死的考驗,這些故事的主人公卻展現出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震撼人心,雖然擺脫不了悲劇,卻與悲觀消沉完全不同。
2.悲劇的結尾往往意味著新生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生與死不是一個簡單的二元問題。在神話體系中,即便肉體可以消亡,但靈魂卻可以永在。
所以在古代的神話故事,那些逝去的生命可以化作山川、河流、巨峰,遠古時代的人們用這樣的方式,把那些悲劇性的生命結局變成了永不消逝的生機。
比如說鯀故事。在《山海經》中,鯀被任命去治水,當時他採用的辦法是用泥土來堵塞河流。而他所用的不是一般的泥土,而是被天帝視作珍寶的息壤。
原本他的方法奏效,但是被天帝發現鯀偷了自己的寶物後,天帝派人殺了鯀,因此鯀治水失敗了。
說到底鯀也是為了拯救蒼生而犧牲了自己,不過雖然他的生命終結了,但是卻孕育出了一個新的生命。
在神話故事中,鯀的屍體三年都沒有腐爛,而且從他肚子中還長出了他的兒子禹。禹在鯀的腹中,就積蓄了各種能量,從而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並且成功治水。鯀的故事固然是悲劇的,但是卻實現了生命的永續。
在古代神話體系中,人類始終生存在矛盾之中,需要處理人與自然的矛盾,不同部落群體之間的矛盾。悲劇產生於人類對自身價值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奮鬥、爭取。
神話故事的悲劇性雖然讓人慨歎命運的無常、人類的渺小,但是悲劇不等於消極,在悲劇性的背後,可以看到生命的張力與崇高的價值,而這也是我國古代神話的魅力所在。
相關內容: 神話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