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天有多熱呢?來看看這些詩就知道了

古代夏天有多熱呢?來看看這些詩就知道了

古代夏天有多熱呢?來看看這些詩就知道了

詩壇

夏天,實在熱得可以,人們紛紛躲進空調房。在古代,沒有溫度計,無法對氣溫進行量化。但古代的文人墨客對暑熱的感受通過詩詞多有記載,從中可以窺見一斑。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詩仙李白通過《丁督護歌》描繪了勞動人民在炎熱的季節裡辛苦勞作的情景:

雲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實在精當。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天氣多炎暑,水牛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故臥地望月而喘。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左拾遺貶官華州司功參軍時寫的。詩中說: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蠍,況乃秋後轉多蠅。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蹋層冰。

詩聖杜甫,面對暑熱可說是率真得有點放浪形骸了。他已經「束帶發狂欲大叫」,一心想「安得赤腳踏層冰」,使讀詩者也不禁感同身受了。

王維在《苦熱行》中則寫道: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莞簟不可近,絺綌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

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詩人講了種種苦熱景象之後,竟然異想天開地「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他熱得要到宇宙中去「涼快涼快」。

楊萬里的《五月初二日苦熟》則說:

人言長江無六月,我言六月無長江。

只今五月已如許,六月更來何可當!

船倉周圍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寬窄!

上下東西與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日光煮水復成湯,此外何處能清涼?

掀篷更無風半點,揮扇只有汗如漿。

吾曹避暑自無處,飛蠅投吾求避暑。

吾不解飛且此住,飛蠅解飛不飛去。

楊先生夠幽默的,自己想圖個涼快,想飛出這狹窄的船艙,但會飛的飛蠅卻不想飛。大自然的熱誰也逃不脫。

古詩中描寫人體在苦熱中的狀態主要用流汗。宋代張來的「欲動身先汗如雨」(《勞歌》);唐代范燈「六月季夏天,身熱汗如漿」(《六月》);宋代戴復古「田水沸如湯,背汗濕發潑」(《大熱》)以及唐代司空曙的「嘯風兼熾焰,揮汗訝成流」(《苦流》)。瞧,汗都被描繪成「雨」、「潑」、「漿」、「流」。

看來古代的暑期實在是不好過,甚至宋代范成大竟寫出「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境似潮來」(《秋前風雨頓涼》)。為了苦熱快點過去,加速衰老都在所不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