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宋徽宗時期,江西出了一個高僧名叫慧洪覺范。此人行事不拘小節,想到什麼就愛寫什麼,而且作品還不少。於是,一大批同時期的文人都成了他的知己好友,其中包括黃庭堅等蘇門學士。
不過,詩詞寫多了很多人也對慧洪有質疑了,認為他寫的東西太直接,不像是僧者該寫的內容。對此,慧洪自己倒是不太解釋。有一年上元節,慧洪又獨居在寺裡,看著外面的風景,想起前塵往事,於是他一時興起寫了這樣一首妙詩:
《上元宿百丈》上元獨宿寒巖寺,臥看篝燈映薄紗。夜久雪猿啼岳頂,夢迴清月在梅花。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春心未到家。卻憶少年行樂處,軟紅香霧噴京華。
詩當然是首好詩,要意境有意境,典故、遣詞也都用得不錯,總之妥妥高水平之作。如果這首詩是其他俗家詩人寫的,那肯定是會受到追捧的。但因為是一位僧人寫的,傳出去後卻被人笑話了。
有人說,你慧洪明明是個和尚,但這首詩怎麼看也像是在寫愛情,這明顯是不妥的。王安石的女兒看到後,還直接說他是個浪子和尚。除此之外,還有人說慧洪是想還俗了,還放不下世間俗事。
對此,慧洪也仍然選擇不解釋,而是默默地修改了一個字。把「一掬春心未到家」中的「春」字改成了「歸」字,大夥兒再細細品味後紛紛感歎:絕了。不得不說,慧洪確實是有才的,只是簡單地改了這麼一個字,整首詩的立意就可以跟愛情無關,變成了思家心切。
其實,關於詩僧的創作內容問題,一直都有詩迷搞不明白。按常理來說,僧人應該只寫禪詩。但事實上,古代的很多詩僧都寫過和愛情、親情有關的作品。這是為什麼呢?
很大原因是因為在古代寫詩填詞,其實僅僅是一種文學創作而已,並不完全等同於他個人的經歷。並不是說,我只有看到了風花雪月,我才能寫他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唐代的邊塞詩是一絕,但事實上寫這類詩的文人10個裡還不定有1個真正去過邊塞,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成為邊塞詩高手。因此,寫詩在很多時候僅是一種文字愛好,就像古人愛練毛筆字一樣,沒事就要練上幾首。
理解了這些,那詩僧們寫俗世詩也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