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軾的很多詩詞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人生特別的感悟。這個詞人的生活經歷非常豐富,非常波折。或許也是上天單獨給他的恩賜,讓他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當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他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但是卻並沒有被現實社會所打倒,而是用一種更為積極、更為豁達的心態來看待這一切,並將這種感受寫進詩詞的字裡行間,藉著詩詞的傳遞,溫暖我們上千年。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宋詞就是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我們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這首宋詞上片的最後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充滿了豁達的味道。在今天,當我們人生有過不去坎兒的時候,也能夠從這句詩詞當中汲取營養。
實際上,蘇軾在寫的時候宋詞的時候,遭遇的處境非常糟糕。在宋詞的一開始,有一段小序交代了這首詩詞寫作的背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3月7日,春雨淅瀝的日子,蘇軾和朋友們在沙湖道上趕上了大雨。由於僕人們先行回去把雨具都帶了過去,所以只剩下他們尷尬的在旅途當中被淋成了落湯雞。同行的人都非常尷尬,感覺到非常狼狽,但唯獨蘇軾並不是這樣。他還只是覺得跟被雨淋落湯雞,不過是人生當中的一件小事,在天氣放晴之後更是神情自若的詠歎「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其實被淋成落湯雞這樣一件小事,我們也都會遇到,也不會有太多感觸。但是在蘇軾看來,這場大雨不僅僅是現實當中的大雨,而是寓意為人生當中所可能遇到的困境。蘇軾的一生非常不平坦,經歷這樣的大雨能夠非常坦然地面對,說明這人世間的坎坷早已經把蘇軾的那顆心磨礪得非常堅強。
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對於這世間的一切都非常從容。在他看來,「竹杖芒鞋」甚至比騎馬更加的快捷,有什麼可以怕的呢?「一蓑煙雨任平生」,不管外面是何等的風吹雨打,但是只要自己有這一身蓑衣,照樣可以從容度過一生。
這首詩最經典的部分就是上片這幾十個字,尤其是最後七個字最是驚艷,對於今天我們人生的度過也有啟迪。雖然寫於1000多年前,但這首詩詞溫暖的時光超越了時空,在今天依然給我們帶來安慰,讓我們能夠面對人生的挫折,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