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蘇軾的豁達,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人生的前半段,蘇軾的狂亦害人不淺。
少有才名,21歲進士及第,25歲中制科考試,號稱「百年第一」。康震曾經詳細的解讀過這個「百年第一」意味著什麼。
25歲,就已經成為了可以在北宋科舉歷史中排前幾位的人物,這樣的成績,任誰得到都免不了會有驕縱之氣。
於是,初進仕途的蘇軾鋒芒太盛。他自己不會覺得有故意的得罪誰,但是一個光芒太耀眼的人,與並不耀眼的人站在一起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對他們造成了傷害,所以蘇軾在朝廷裡很難混。
可是蘇軾自己不清楚,為什麼別人不喜歡他,為什麼每次分官自己都是比較差的,所以他還會寫詩抱怨,那一段時間裡,蘇軾的幽怨之詞不在少數。
我們都知道,烏台詩案搞他的那些人是小人,可是也要承認,蘇軾的怨念是客觀存在的,才會被人抓住了把柄。
蘇軾的人生的轉變,也就從這次下獄開始。
蘇軾死,而蘇東坡生。
【臨其詩境】
宋朝開國以來,就立意發展文化,重文輕武,還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因為批評朝政被下獄,蘇軾是第一個,可見其罪名在當時有多嚴重。
然而,下獄對於蘇軾來說,也是多了一種新的人生體驗,也是在獄中,遇到了自己的貴人,獄卒梁成。
梁成相信蘇軾是被冤枉的,於是很照顧他,偷偷地帶菜給他,冬天還拿熱水給蘇軾洗腳。這應該是第一個能夠親密接觸到蘇軾的下層人民,也是由此,蘇軾人生的範圍突然被拓寬了,除了平常交往的文壇和官場,他看到了民間廣闊的生活。
這正是蘇軾人生的轉折的地方,從此以後,則鋒芒盡收,享受著生活的美好。
蘇軾在獄中還經歷了一場波瀾,「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覺得自己要死在獄中了,於是寫下兩首詩,讓獄卒梁成帶給自己的弟弟蘇轍。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其中的第一首,第二首的分析也會在這兩天更新,喜歡的話記得關注呀!
【經典原文】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宋代:蘇軾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條分縷析】
既然是要托付後事,自然顧不得什麼詞藻的雕琢和修飾,在純粹的真實和自然當中,才有了這首情真意切的感人之作。
這首詩的開篇很有意思,說當今皇上是聖主,普照天下,普度眾生,自己這小臣,愚鈍,暗昧,自己把自己害死了。
蘇軾通過這兩句想表達什麼樣的情緒,後人已經給不出確切的答案了,即使對於蘇軾本人,應該也是萬千心緒湧上心頭,複雜纏繞在一起的結果。
第二句托付弟弟一些自己擔心的事情和沒有完成的事情,一個是還債,一個是照顧家人,字句之間也都情真意切,真實動人。
必要的事情說完了,詩的節奏也慢了下來,彷彿弟弟就在自己面前,拉著他的手,訴說著兩人難分難捨,珍惜一生的兄弟情。
我死無所謂,哪裡的青山都可以埋葬我這一把骨頭,只是想起當年與你一起許下的誓言,不禁悵然淚下。
「夜雨」是一個很特別的意象,只有兄弟二人才明白其意。兩人在少年讀書時,曾讀到了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句「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深深地被其中的友誼和丰神打動,於是彼此約定,兩人一定要入仕後盡早隱退,一起享受閒居的樂趣。
這樣的約定,蘇軾自度自己是完不成了,只剩下弟弟自己,再逢夜雨的時候,應該會很難過吧。
最後一句情意深摯,堪稱刻畫兄弟情的千古絕唱,最難能可貴的是,句中完全沒有修飾之意,一派天然,句句發自肺腑,更讓我們見識到了兄弟情的重量。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這一句詩,後人實在無力解釋,也無須解釋,每個讀到它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讀。
相關內容: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