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廷瑞所作的《雜感六首·其一》,蘊含對歷史興衰的感歎

黎廷瑞所作的《雜感六首·其一》,蘊含對歷史興衰的感歎

黎廷瑞所作的《雜感六首·其一》,蘊含對歷史興衰的感歎

古代典籍

黎廷瑞,字祥仲,宋末元初時期官員、詩人,代表作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簡編《鄱陽五家集》中。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黎廷瑞所作的《雜感六首·其一》,一起來看看吧。

《雜感六首·其一》

【宋】黎廷瑞

淒淒寒露下,亹亹孤蛩吟。

幽人起傍徨,歎息淚盈襟。

物情正得時,我悲獨何心。

譯文

淒淒寒露之下,孤蛩不知疲倦地吟唱著。

輾轉難眠,起身彷徨躊躇。不斷地歎息流淚,沾濕了衣襟。

萬物情狀,正得其時,我的悲傷啊,卻獨獨從心底湧起。

註釋

亹亹[wěi wěi]:不知疲倦的樣子。

賞析

這是宋代詩人黎廷瑞的一首寒露詩。黎廷瑞,宋末元初人,宋亡後不仕元朝,在山中隱居十年,「大笑非吾事,忍饑還讀書。」頗有民族氣節。其詩詞因而多慷慨悲壯之氣,歷史興衰之感,人生苦短之歎。

曾經的「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繁華大宋不見了。隱居山中的詩人,更多的是懷念故國,懷念故人,「遠思渺無極,日夜大江流。」這首詩正是詩人隱居山中時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一個「悲」字,可作為全詩的詩眼,也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此時的寒露比故國的寒露更多了一層悲愴的意味。

淒淒寒露之下,孤蛩不知疲倦地吟唱著。在交代寫作時間的同時,詩人更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淒涼的審美意境。

注意,這裡詩人用的是「孤蛩」,而不是「寒蛩」。一個「孤」字,不但說明了寒蟲之少,聲音之低,意境之獨,更重要地是含蓄說明了詩人自己的孤獨處境。

「孤」單的豈止是寒蛩,還有獨自隱居山中的詩人啊。因為「孤蛩吟」,所以詩人睡不著覺,才會「幽人起傍徨」。這裡的「幽人」,與上句的「孤蛩」相呼應,進一步落實了詩人的孤獨處境。

在山中隱居,說起來詩意,在現實生活中,卻也要面臨諸多艱難困苦。物質上的貧困尚且可以一忍,精神上的寂寞卻更加難挨。

詩人為何要歎息,為何會淚滿襟?往淺處說是寒露將至,萬物肅殺,為「孤蛩」的命運歎息落淚,往深處說則是國破家亡,為自己,也為無數和自己命運相同的人歎息落淚。

崖山一役,大宋十萬將士集體跳江殉國,其壯烈之舉令國人皆悲,令山河皆悲。秋風裡的肅殺中,平添了諸多國仇家恨。

萬物情狀,正得其時,為何我的悲傷,卻獨獨從心底湧起呢?表面上是安慰自己的一句話,實則又陷入到無邊無際的愁苦之中去了。

這樣的苦悲,並不能輕易得到消解。他用十年時間,證明了自己的節操與堅貞。即便在如此孤寂的環境下,詩人依然堅持下來了。是什麼力量使然?除了一腔熱血,對故國的深情,又豈有他解?

寒露時節,願我們與萬物一樣風華正茂,願我們的世界沒有悲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