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去華,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後在世。紹興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進士。改官知石首縣而卒。善為歌詞,嘗為張孝祥所稱。袁去華著有《適齋類稿》八卷,詞一卷,著有《適齋類稿》、《袁宣卿詞》、《文獻通考》傳於世。存詞90餘首。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袁去華的《水調歌頭·定王台》,一起來看看吧!
水調歌頭·定王台
袁去華 〔宋代〕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雲歌吹,屈指幾經秋。歎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塞,萬里雲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裡,落日伴人愁。
詞的上闋「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四句,氣勢不凡,雄渾卓絕。「雄跨」一詞,表現了定王台的雄奇地形。「危基百尺」則以誇張的手法寫出了定王台的壯麗。接下來三句以想像的手法接入歷史的畫面。想當年西漢國力強盛,定王台閣周圍遍佈如雲鐵騎,祭祀的音樂響徹雲霄。然而,這些都已經是歷史陳跡。「屈指幾經秋」將作者的思緒從壯麗的歷史收回到嚴酷的現實。 』「歎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定王台再壯麗,到作者登臨的時候,已經殘破不堪。回想往昔的繁華,今日的頹牆敗瓦,作者不禁慨然,感歎人事的興衰廢替。聯繫到作者所處的時代,當時的南宋政府偏安一隅,面對金國的威脅無力反擊,將大好河山拱手相送,這也是引發作者喟歎的一個情緒基點。所以詞中的興替之感超越了普通詩文中抽像的今昔之悲,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下闋「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三句點題,敘說登臨之事。古人登高作賦,喜歡大肆鋪陳的居多,但在這裡,作者僅以極其簡略的手法白描眼前所見:喬木老,大江流。作者並沒有放縱自己的情緒,但這種沉默中卻蘊涵著更加深沉的悲痛。作者跟同時代的復國志士一樣,滿懷報國之心,但讓人痛苦的是,「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歲月蹉跎,功業未就,空白了少年頭「,一夜寒生關塞,萬里雲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其中「關塞」是征戰的偏遠地段,「陵闕」是北宋宗廟祖墳所在,從前都是作者心底事,但現在離他越來越遠了,「萬里」一詞,寫出了這種虛無遼遠的感覺。因為報國無門,作者永遠不能在關塞為國盡忠,永遠也無法收復北宋宗室的陵墓。這種無奈和遺憾,使他的「恨」意難休。「徙倚霜風裡,落日伴人愁」,報國無門,年華蒼老,詞人無可奈何,只能以一副獨立寒秋、天涯孤影的悲涼畫面結束。其中的「伴」字寫盡詞人的落寞和孤獨,因為沒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並肩作戰,只得和無情的夕陽相伴,在蒼茫暮色中自怨自艾。詞結尾仍收回到定王台上,結構十分緊湊,並以景寓情,饒有餘韻。最後點出一個「愁」字,並不表示消沉、絕望,而是英雄灑淚。慷慨生哀,與全詞悲壯的格調完全統一。
這首詞畫面壯闊雄渾,音調蒼涼激楚,充溢著強烈的愛國情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相關內容: 袁去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