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歷史上的于謙是個鼎鼎有名的明代大臣、民族英雄,他在文學方面也頗有成就,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于謙所作的《春日客懷》吧。
春日客懷
于謙 〔明代〕
年年馬上見春風,花落花開醉夢中。
短髮經梳千縷白,衰顏借醉一時紅。
離家自是尋常事,報國慚無尺寸功。
蕭澀行囊君莫笑,獨留長劍倚晴空。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年年騎在馬上沐浴著溫暖的春風,花開花落歲月流逝似在醉夢之中。
頭上短髮天天輕梳一梳便花白了,衰老容顏借助酒漿才會一時緋紅。
工作需要奔波在外是常有的事情.只可惜沒能為國家建立尺寸之功。
行李簡單囊中羞澀先生切莫見笑,可我獨留一柄倚天長劍直刺蒼穹。
註釋
客懷:在外做事、懷念家鄉的作品。
年年:一本作「每年」。
見春風:迎接春天。
花落花開:一個個春天來了,又走了。
縷(lǚ):絲,線,條。
干縷白:已有千根白頭髮,白髮很多。
衰顏:衰老的容顏。
尺寸功:喻很小的功勞。這句是作者謙遜之詞。
蕭澀:形容沒有多少錢財。
行囊(nang):出門旅行所帶的行李包。「蕭澀行囊」,指行裝簡單,沒有多少財物。
長劍:象徵英雄的肝膽和志向。
倚青空:這裡是頂天立地的意思。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明宣宗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至1435年),是作者任山西、河南兩省巡撫時所作,抒發自己春日巡撫兩省途中的情懷。據史書記載,在巡撫山西、河南十八年的時期中,于謙「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體察關懷人民疾苦,很受百姓的愛戴。
賞析
開頭兩句寫年復一年,眼見秋花凋落,春花盛開,自己卻勞碌奔波,在馬背上度過。今天又見春風送暖,不知不覺中,春天已悄然來臨。目睹這美好的春景,詩人卻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感歎人生如夢如醉,流年似水,歲月也正在悄然逝去。一種急於盼望為國建功立業的感情溢於言表。
「短髮」兩句,感歎歲月無情,人生易老。詩人長期離開家鄉,宦游在外,倏忽間,已到五十歲上下,頭髮已經稀疏變白,蒼白衰老的容顏也只能借助酒力才泛出一點紅潤。古人不剪短頭髮,「短髮」的「短」在這裡是少的意思。頭髮稀疏,所以只能「輕梳」,頭髮本不多,又千縷皆白,至於詩人是怎樣為國為民鞠躬盡瘁,辛苦操勞,以致身心憔悴而早衰的情形,也就可見一斑了。
以上四句充分表現了詩人忠於職守、勤於國事,多年為民奔走效力的情況;後面四句則表現了作者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不謀私利,赤心報國的高風亮節。
「離家」二句緊承前面的內容而發,說明「離家」的目的正是為了「報國」,然而離家多年卻寸功未建,又深感羞慚。于謙24歲中進士,剛三十歲時,就到江西處理積案,釋放了很多被冤枉判罪的百姓。從明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到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即詩人三十三歲到五十一歲期間,他又做了長達十八年之久的山西、河南巡撫。「離家自是尋常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更何況詩人的感情又是那樣的豐富細膩,目睹異鄉的春日美景,他又怎能不想念故鄉,產生惆悵之情呢?但好男兒志在四方,要想為國有所作為,離鄉的悲愁也只能是「尋常事」了。「報國慚無尺寸功」,這固然是作者的自謙之辭,卻又表現出他嚴於律己的人生態度。其實,多年來,作者又何嘗「無尺寸功」。他辛苦勞碌,關懷百姓疾苦。災年裡,他下令打開官倉救濟災民。他為到處流浪沒飯吃的百姓痛心,為嚴冬裡還穿著破舊單衣的兒童難過。他希望引來天上的銀河水灌溉人間的土地,還讓老百姓到他的衙門裡去控告貪官污吏。在民不聊生的黑暗社會裡,他像冬夜裡的火把,給人們帶來了溫暖,所以老百姓稱他為「於青天」。這兩句話,實際上正是衰顏白髮的詩人壯心不已,深感時光易逝,而急切盼望為國建功的心情的剖白,這正像屈原所說的:「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蕭澀」兩句,詩人請求不要笑他多年為官而囊中空空,表明他只有報效祖國的長劍一柄,倚青空而立。儘管詩人多年位居高官,卻一生清白自守,兩袖清風,行囊羞澀。以至於這位始終保持高風亮節,「只留清白在人間」的民族英雄遇害時,朝廷派人去抄他的家,也只發現他「家無餘資,蕭然僅書籍耳。」這在當時賄賂成風的黑暗官場裡,難得可貴。那獨倚青空的耿耿長劍,正是憂國憂民,頂天立地的詩人胸中的赤膽忠心和凌雲壯志的象徵。
這首詩平仄協調,頷、頸兩聯對仗工穩,語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話,風格渾然淳厚,質樸剛勁。
相關內容: 于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