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宇文六》常建所作,寫出了天涯兩隔的思念之情

《送宇文六》常建所作,寫出了天涯兩隔的思念之情

《送宇文六》常建所作,寫出了天涯兩隔的思念之情

古代典籍

常建,字少府,唐代詩人,與王昌齡是同榜進士,但在仕途上並不如意,長期過著漫遊隱居的生活。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常建所作的《送宇文六》吧。

現代人與古代人相比,到底有何不同之處呢?如果單單從物質上面來論說,可能千言萬語也講述不清,找上幾百上千個專家學者,寫上千本萬本學術論著,也只能是望洋興歎,難以企及根本。

那麼如何區分今古之不同呢?除了物質基礎之外,大抵還有精神之說。精神固然在實體之上顯現出縹緲無影,然而卻又十分簡潔,有跡可循。流傳千年萬載,說到底能夠不朽的,唯有雖然看不見卻如豐碑屹立不倒的思想。

偶爾細想,往往感動我們心靈的,並非什麼大道理,亦非什麼大哲學,反而是那些尋常瑣屑的平凡人和平凡事物之間所蘊藏著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便是如此。

《送宇文六》

【唐】常建

花映垂楊漢水清,

微風林裡一樹輕。

即今江北還如此,

愁殺江南離別情。

這首送別詩,宇文六,是詩人的友人,具體事跡不詳。作者常建,玄宗十五年進士,代宗大歷朝,做過一段時間的小官,後來選擇隱居湖北武昌西山,遊樂山清水秀之間,求逍遙自在。其山水詩,人評有王孟之風,又別具風格。

「花映垂楊漢水清,微風林裡一樹輕」,垂楊,垂柳,古詩中楊柳經常通用,如謝朓《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在這裡,詩人寫出了送別的地點,當是漢水畔。漢水發源於陝西寧強,在湖北武漢注入長江,由此可知,此時的詩人已經隱居。

春花艷麗,在陽光里昂揚著嬌嫩的頭顱,被身邊垂下來的依依楊柳,襯托得愈加嫵媚多姿,它們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漢水裡面,相映成趣;此時一陣微風從江面上吹來,搖曳著嫩葉的各種樹木輕輕歡呼,發出竊竊私語。

詩人在詩的開篇,以細膩的筆觸描繪著眼前所見景象,通過花、垂楊、漢水和林樹幾個具體的物象,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充滿勃勃生機的春日畫圖。這種送別的基調似乎與大眾不同,因為從裡面根本沒有察覺到半分別離之愁情離緒。事實上,這恰恰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以樂景襯哀意。

「即今江北還如此,愁殺江南離別情」,詩人起筆至此,以「即今」二字轉換,回還如意,又以「如此」二字收尾,乾淨利落,專門總結前面相關情景,有起有伏,從而為最後的情感大爆發做了最好的鋪墊,讓它不顯得突兀和生硬。

春光如此明媚,春風如此溫柔,春花如此絢爛,春樹如此嬌嫩,江北的一切都是這般美好,好像根本沒有任何改變。如今,離人將要奔赴江南,那裡的風景更加美妙,可是卻因為滿腹的離情別緒,反而愈發增添留戀,使人依依不捨。

在這裡,前一句承接開端,是實寫,而後一句則源自想像,是虛寫,一實一虛之間,互相照應,把送別雙方的深情厚誼,給襯托得清晰無比。然而,正是這種纖毫逼真的抒寫,天涯兩端的思念之情,悲苦與煩悶得到深刻顯現,更為觸目傷懷。

盛唐人對常建的詩作評價頗高,如殷璠:「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河岳英靈集》),集中收詩便列常建為首。縱觀本詩,字詞洗練,構想縝密,寓情於景,而意卻妙在言外,恰如人評:「常建詩清微靈動,似『厚』之一字,不必為此公設」(明-賀貽孫《詩筏》)。

對於常建詩風氣,鍾惺專門在其著作《唐詩歸》中,拿本詩第二句「微風林裡一樹輕」給予評價:「『微』字、『一』、『輕』,盡洗累氣」。但也有人見解相異:「此詩只後二句,質直渾成,不殺氣格。鍾、譚俱贊次句秀極,如此論詩,直墮鬼道」(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果然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相關內容: 宇文常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