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其一》曹丕所作,描繪了軍旅生活的艱辛

《善哉行·其一》曹丕所作,描繪了軍旅生活的艱辛

《善哉行·其一》曹丕所作,描繪了軍旅生活的艱辛

古代典籍

曹丕,是曹操之子,是曹魏開國皇帝,他是帝王、是政治家,也是文學家。他在詩賦、文學方面都有成就,擅長五言詩,與父親曹操、弟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曹丕所作的《善哉行·其一》 吧。

中國皇帝很多,不過文人做皇帝並不算多。至於李後主陳叔寶不過是末代皇帝之流,不懂得治理國家,只曉得楊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之類。其實要是文人兼有政治家,曹丕倒算上一個。

曹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魏文帝,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人,也就是現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也是曹魏開國皇帝。論排行,他是魏武帝曹操的次子,但論嫡庶,他是曹操與正室卞夫人所生的嫡長子。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又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400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40歲。謚號文帝,廟號高祖,葬於首陽陵。

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這裡有史書《魏書》作證「年八歲,能屬文。有逸才,遂博貫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善騎射,好擊劍。」

曹丕的形象很多年來隨著七步詩故事、洛神故事的流傳被簡單化成一個暴戾、殘忍的人物。但是,當讀到他的詩文時卻發現,他的情感非常細膩,清新。如他的《善哉行·其一》 :

「上山采薇,薄暮苦饑。溪谷多風,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還望故鄉,郁何壘壘。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其馳。 湯湯川流,中有行舟。隨波轉薄,有似客遊。 策我良馬,被我輕裘。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曹丕在這首詩裡這樣描寫野外之景:白天我們到山上去採野豌豆苗,因為到黃昏的時候會很餓。溪谷中風很大,又有霜露打濕大家的衣裳,真是非常寒冷。野雞的叫聲遍佈山野,猿猴在相互追逐。

面對這樣的景色,曹丕感慨萬千:在這樣的荒郊野外,不免使人回望故鄉,然而,故鄉又在哪裡?憂鬱如石頭一般壘積胸中。每座山都有山崖,每棵樹都有樹枝,可我內心的憂愁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沒有人知道。

此刻,曹丕是這樣的安慰自己:人生不過是暫時寄托於人世,何必如此憂愁呢?我現在不快樂,時光也照樣流逝。就像河裡的那一隻小舟,隨著水波流轉,也不知道會停在哪裡,這就好比是我們的人生啊,誰也不知道自己會在哪裡停泊。還是披上我的皮裘,騎著良馬,在飛馳中暫時地忘卻這人生的煩惱吧!

這是一首寫軍旅生活艱辛的詩。從這首詩裡我們可以看到,曹丕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人。在遠離故土的荒郊野外,不免會產生莫名的憂愁,但這憂愁從何而來、到何而止,我們誰也不知道。而這人生,似乎也正如這憂愁一般,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何而止。因而,還是暫時地忘卻吧,不要去想它。

曹丕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文學批評家。他撰寫了中國第一部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典論》,明確提出「文以氣為主」,並且用「氣」對應瑒、劉楨、孔融等七人進行了評價(這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建安七子」)。曹丕在他的《典論》裡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他將文學創作提高到「大業」的高度,對文學的地位給予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他還把《典論》刻在六大石碑上,所以中國現代歷史學家錢穆對曹丕的評價很高,他說:「曹丕的《論文》表達了文學家的曙光,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呼聲。……曹丕是在中國文學史上講文學之價值與技巧的第一人。」

另外,曹丕還命令劉劭等人編纂了中國第一部類書《皇覽》,開官方組織編纂類書的先河;他創作的《燕歌行》,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對後世七言詩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看到曹丕的帝王之氣,而忽略了他的文人形象。曹丕,一個才氣不輸父親與弟弟的文人,他的一生雖然不似李煜那般的無可奈何,暮年也不似李煜那般孤苦淒涼,但很多時候也是十分艱難,每走一步,都要承受許多。若是可以,曹丕或許也希望像弟弟曹植那般瀟灑自如,對酒當歌,吟詩作賦。可兄弟二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最終有了不同的人生。一個開創帝業,留名青史,一個才高八斗,芳名永駐。所以,歷史上的曹丕,他的人生是多面的,不能僅靠某個歷史事件就將他定性,這樣是有違歷史公允的。

相關內容: 曹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