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曹丕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世說新語》當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曹魏的一名重臣,深受曹操喜愛和信任,同時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他去世之後,曹丕帶著眾臣在王粲的墓前學驢叫。這就很讓人驚奇了,現在看來學驢叫應該算是一件比較侮辱人的事情,為什麼當時曹丕還帶頭學驢叫?驢與王粲有什麼關係?曹丕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
曹丕學驢叫的這個故事記載於《世說新語》中。《世說新語‧傷逝》中記載:「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至於曹丕為何在葬禮上學驢叫送別王粲,以史為鑒先從王粲的故事說起,瞭解了王粲,就知道曹丕為何要以士子的身份做出如此驚人之舉了。
1.王粲文學成就極高
王粲與孔融、徐干、陳琳、阮瑀、應瑒、劉楨並稱「建安七子」。是當時僅次於三曹(曹操、曹植,曹丕)的一流文學高手。而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學水平也高於他人。
梁朝大文學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才略》中讚譽王粲為「七子之冠冕」,比其他六人要強。王粲一度被人和曹植並稱「曹王」,可見其才華橫溢。
2.深得曹操信任
王粲小時候被大文豪蔡邕賞識,王粲登門來拜訪的時候倒履相迎,還對賓客說自認不如王粲,給王粲造足了聲勢。後來天下大亂,身材瘦弱的王粲投奔身高八尺的劉表,劉表是個外貌黨,對王粲不夠重視。結果等劉表死後,王粲帶頭勸說劉表兒子劉琮投降,曹操佔據荊州後就任命王粲給自己當秘書「丞相掾」,賜爵關內侯。
後來曹操覺的王粲不僅文化水平高,而且在大局觀上也很厲害,於是又任命王粲為軍謀祭酒,參贊軍事。要知道軍師祭酒這一職位可是曹操給愛將郭嘉留的,軍謀祭酒雖然不比軍師祭酒,也算是王粲從一個文人過渡到了軍事參謀上,這標誌著曹操對他的信任進一步加深。等到曹操成了魏王,建立了魏國,又任命王粲為侍中。
經常關注以史為鑒的都知道,三國時期不論是丞相掾、軍謀祭酒、侍中,這幾個官職都是直接接觸曹操的,非曹操親信不可擔任,可見王粲深受曹操信任。
3.保持中立不站隊
在曹操手下辦事,涉及到世子之爭的時候,不論你站曹丕還是站曹植都會有很大的風險。楊修就是站錯隊沒有及時抽身的最慘痛的案例。王粲卻非常的聰明,無論是和曹丕還是和曹植關係,都以文會友,不遠離也不太接近,相處的恰到好處。
曹丕和曹植,一來是因為文采,二來是因為王粲不趨炎附勢,對王燦更是敬重。而王粲死後,曹丕帶頭在葬禮上學驢叫,曹植也為王粲寫了詩文以示祭奠。可以看出王粲當時的地位。
4.很可能還有瘟疫的原因
建安二十一年,王粲跟著曹操征吳。二十二年春,在半道病卒,時年四十一歲。以史為鑒之前寫過,建安22年發生了大瘟疫,建安七子之中,除了孔融被殺,阮瑀早逝,其餘五人全部喪命於這場瘟疫。
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也死於建安22年的瘟疫。曹植在文章中也說:「(建安22年)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瘟疫的恐懼讓大家兔死狐悲,做出一點出格的舉動也可以理解。
好了,我們看了這四大背景原因,我們再來分析曹丕為何要帶領大家學驢叫。
首先,曹丕當時還不是世子,他需要給別人做出禮賢下士尊敬賢者的這樣一個態度,有利於自己世子的位置。另外曹丕自己帶頭學驢叫,還要看看誰跟著學,誰不跟著學,就可以得出那些人是自己的鐵桿親信,那些人還要發展一下。
其次,曹丕和王粲私人關係的確比較融洽,在朋友的葬禮上面對早逝的朋友作出這樣的舉動也不足為怪。
第三,魏晉風骨,初現端倪。比起竹林七賢的各種放縱,在魏國時期文人只是通過喜歡驢學驢叫來表達自己的獨特。
第四,兔死狐悲。建安22年的大瘟疫對活著的人影響很大,像王粲這種貴族都避免不了瘟疫,曹丕估計也一度有了兔死狐悲的傷感。放縱一下自己的感情,也無可厚非。
以上四個原因恐怕就是曹丕帶頭學驢叫祭奠王粲的原因了。
相關內容: 曹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