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侍郎》高蟾所作,揭露晚唐科舉弊端

《上高侍郎》高蟾所作,揭露晚唐科舉弊端

《上高侍郎》高蟾所作,揭露晚唐科舉弊端

古代典籍

高蟾,唐朝時期詩人,出身貧寒,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能高中,後經過舉薦中進士入朝為官,官至御史中丞。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高蟾所作的《上高侍郎》吧。

隋朝的「科舉制」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底層的士子完全可以憑分數當官,不靠出身不走關係。唐朝科舉當然更紅火影響更大,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錄取了諸如王維、杜牧、白居易、李商隱這樣的大才。

唐朝的開科取士,考中進士是下層讀書人進入仕途的唯一途徑,世家子弟也以考中進士為榮,因之進士一科尤為世人所重。科舉考試每年舉行,然而每次進士錄取的人數只有二十多人,競爭可謂非常慘烈。

正因為如此,科舉難免會出現一些「貓膩」之事,尤其到了晚唐時期,科舉場上那徇私舞弊的現象日益突出,如將相子弟,能輕易考中進士。於是許多寒門考生怨恨科舉的不公平,常常通過詩歌進行針砭、諷刺。這其中就有晚唐詩人高蟾。

高蟾,今河北滄州人。出身貧賽,天資聰穎,性情倜儻,但歷經十年科考不中,然而幸運的是,後來他經過禮部侍郎高湜大力推薦,登進士為官。

高蟾,性情耿直,講究為人的氣節,當時有人無緣無故地想拿千金來資助他,但他斷然予以拒絕,說他即便是餓死也不會接受對方這不明不白的禮物。因此,他這光明磊落的行為,自然引得了一些人的敬重。

高蟾和著名詩人鄭谷郎中結為好友,而且鄭在酬贈詩裡都是一再稱他為高先輩的。儘管高蟾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但他在參加進士考試的路途上卻一再受挫,於是在心中鬱積了多年來不得意的情感。

據《唐才子傳》記載,高蟾在某年的省考失敗後,心情很不爽,於是爬上考院牆壁並揮筆題寫了一首詩《春(其一)》,用以抒發他這久久難平的憤懣之情,以及對主考官不識人才提出嚴厲抗議,同時也是故意大造聲勢對主考官施加壓力。這首詩是以「冰柱」為話題,曰:

「冰柱數條搘白日,天門幾扇鎖明時?陽春發處無根蒂,憑仗東風次第吹。」

高蟾在詩中說,陽光被冰柱遮擋沒有了溫暖,清明的時代卻被幾扇天門鎖著不能通行,陽春到來因為自己沒有依靠而無法生長,只能任由東風空空地不斷吹。這首詩痛斥了科舉的黑暗、不公平,充滿怨恨和憤懣之情。

高蟾就是這麼一個憤青式人物。他一生傲骨,不諂媚權貴,結果考了十年考不上。他所處的時代,科舉考試有不成文的習俗:即在考試前最好依附名人雅士、有聲望地位之人,得到他們的推薦,以求場外「提前錄取」,就連李白也說過一些奉承話,當然李白也沒有忘記大誇自己。

但高蟾對自己的學識很有自信,不願意入鄉隨俗,甚至很反感這樣的風氣,所以當他落第後,就寫下揭露科舉弊端的這篇著名詩文《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東風怨未開。」

高蟾說,天上的碧桃和著甘露種植,日邊的紅杏倚著彩雲栽培。芙蓉生長在這秋天的江畔,從不抱怨東風不讓她及時開放。

這首詩,沒有怨尤悲苦之詞,為人稱道。此詩前兩句比喻別人考中進士並表達羨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借皇家權貴雨露之恩者的不滿;後兩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進取態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賞識的意思。

詩人高蟾用「碧桃和露」與「紅杏倚雲」來形容那些中舉之人狀態——春風得意、前程似錦,而說自己則是「秋江芙蓉」,不得東風,還未盛開。這可真是對比鮮明,若是稍一偏頗,只怕就會怨恨苦楚,但他沒有,既沒有怨,也不認為自己「不開」,只是「未開」,而助己之風,很顯然就是這高侍郎。高侍郎當指禮部侍郎高湜。

不得不說,高蟾有才有能,面對十年不第之況,他也沒有固守孤高,而是選擇適度和解,做了一個現實理想主義之人,希望用才華打動高侍郎。結果也如高蟾所願,高侍郎非常欣賞這首好詩,覺得士子高蟾委實有水平的,於是高侍郎向王公大臣們極力地真誠地舉薦高蟾。

第二年,也就是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由於高侍郎的大力推薦,經過了十年磨難之後的高蟾終於順利地考取了進士。(唐朝許多考生都是被提前錄取的,如王維、杜牧等)後來高蟾還做到了御史中丞這較高的官職。

相關內容: 高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