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孟元老筆記體散記文:《東京夢華錄》的內容賞析

宋代孟元老筆記體散記文:《東京夢華錄》的內容賞析

宋代孟元老筆記體散記文:《東京夢華錄》的內容賞析

古代典籍

《東京夢華錄》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樑、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佈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舖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當時東京的漢族民風習俗、時令節日,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 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孟元老的自序追述了當年的繁勝:「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秀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第一卷中大宋都城描述,據說可以邊讀邊用筆畫,讀完後整個京城平面圖也就畫下來了。

開封有宮、裡、外三道城牆,把這個城市化為若干區域。宮城即皇城,宮城周長五里,南面三門,東、西、北三面各僅一門,東西門之間有一橫街,街南為中央政府機構所在地,街北為皇帝居住生活區。

由於宮城原來規模較小,宋徽宗時在宮城外北部營建延福新宮,實為宮城的延伸和擴大。裡城,又名舊城,即唐代汴州舊城,周長二十里,除東面兩門外,其餘三面各三門。外城,改築後周長五十里,城高四丈,城樓建築宏偉壯麗。

城外有護城濠,名叫護龍河,比汴河寬三倍。外城南面三門,東面兩門,北面四門,西面三門,另有水門多座。

北宋汴京商業手工業中,有各種不同的行業,見於《東京夢華錄》卷二、卷三、卷四的就有:姜行、紗行、牛行、馬行、果子行、魚行、米行、肉行、南豬行、北豬行、大貨行、小貨行、布行、邸店、堆垛場、酒樓、食店、茶坊、酒店、客店、瓠羹店、饅頭店、麵店、煎餅店、瓦子、妓院、雜物鋪、藥鋪、金銀鋪、彩帛鋪、染店、珠子鋪、香藥鋪、靴店等三十多「行」。但實際上遠遠不止這三十多種。孟元老所提到的這些行業不免掛一漏萬,並不全面。

《東京夢華錄》一書共提到的一百多家店舖中,酒樓和各種飲食店就佔有半數以上。城中有「白礬樓」(後改為「豐樂樓」)、「潘家樓」、「欣樂樓」(即「任店」)、「遇仙正店」、「中山正店」、「高陽正店」、「清風樓」、「長慶樓」、「八仙樓」、「班樓」、「張八家園宅正店」、「王家正店」、「李七家正店」、「仁和正店」、「會仙樓正店」等大型高級酒樓「七十二戶」。其中如著名的豐樂樓,「宣和間,更修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

《東京夢華錄》卷二「飲食果子」條不完全的統計,就有:乳炊羊、羊鬧廳、羊角腰子、鵝鴨排蒸荔枝腰子、還元腰子、燒臆子,蓮花鴨簽、酒炙肚胘,入爐羊頭簽、雞簽、盤兔、炒兔、蔥潑兔、假野狐、金絲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鵪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之類不下五、六十種之多。

他記皇城東南界身巷的金銀采帛交易說,「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他記東京諸酒店說,「必有廳院,廊廡掩映,排列小閣子,吊窗花竹,各垂簾幕,命妓歌笑,各得穩便」。他記清明出遊說,「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相互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他記暮春都市生活的甜美如夢說,「牡丹、芍葯、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晴簾靜院,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

據《東京夢華錄》載,為滿足市民夜生活的延長,商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商業利益,原先坊市制下長期實行的「夜禁」也自然而然宣佈取消,開封城裡出現了「夜市」、「早市」和「鬼市」。

各種店舖的夜市直至三更方盡,五更又重新開張;如果熱鬧去處,更是通曉不絕;而有的茶房每天五更點燈開張,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作者還用大量的筆墨,記錄了當時東京民間和宮廷的「百藝」,並辟《京瓦伎藝》一目,詳述了勾欄諸棚的盛況,及各藝人的專長。

該書對宮廷教坊、軍籍、男女樂工、騎手、球隊也作了描繪,特別是春日宮廷女子馬球隊在寶津樓下的獻藝,還有火藥應用於「神鬼」、「啞雜劇」中增加效果等,給中國「百藝」史上留下了可貴的記錄。

書中關於諸宮調的淵源,諸藝的名稱,講史、小說的分類等,也受到研究中國戲曲、小說和雜技史的學者的重視。

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