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四夜誦康節詩至憶弟三首潸然有感》宋代陳文蔚所作

《十一月十四夜誦康節詩至憶弟三首潸然有感》宋代陳文蔚所作

《十一月十四夜誦康節詩至憶弟三首潸然有感》宋代陳文蔚所作

古詩賞析

陳文蔚,字才卿,號克齋,世稱克齋先生,宋朝時期文學家。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陳文蔚所作的《十一月十四夜誦康節詩至憶弟三首潸然有感》吧。

人上一百,各種各色;媸妍畢露,爭奇鬥艷。其實沒有任何可以驚訝之處,就像這個世上沒有相同的一片樹葉,人也不可能兩次把腳踏入同一條河流。或許,生命的神奇便在這裡,永遠會拿出難以求解的事物,強烈地吸引著人類去探索和求知。

宋朝詩人陳文蔚夜讀詩歌,心中忽然有感,頓時覺得人生諸般奇特,於是在滿懷情緒激盪之下,揮毫寫成一首七絕小詩,追問著天倫中的一些道理。

《十一月十四夜誦康節詩至憶弟三首潸然有感》

【宋】陳文蔚

人生雖是有愚賢,

到底天倫只一般。

惆悵同安何處所,

不堪歲暮更天寒。

題目中的康節,邵雍(1011—1077),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少年時代,讀書蘇門山上,跟人苦學《河圖》《洛書》,妙悟神契,多所自得。首創「先天易學」,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而社會時時卻在退化。卒謚康節,故人稱「康節先生」。

沉靜的夜晚,萬籟俱寂,正是用心讀書時分。詩人驀然被詩中所寫,或是某些思想,或是某個事件,觸動心弦,於是難免感喟一番。「人生雖是有愚賢」,人的一生,雖然是各有不同,或者愚笨,或者賢明。

很久之前,有這樣一句話,叫:「出生不由己,道路可選擇。」生命雖然沒有貴賤之分,但是人類社會卻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殘酷而又的階層。這種壁壘,彷彿天塹橫阻在人類之間,時時提醒著,人與人之間真的還是存在著些什麼。

但是,「到底天倫只一般」,這是詩人得出的一個結論,來自於他自己的本心,應該是受到康節先生憶弟詩的感動後的想法。到底,畢竟或究竟的意思。用在這裡,似乎只是一個輕易的轉折,但更多的卻是一種肯定。這種肯定是思想上的進步,完全符合傳統儒家學理,慢慢地完善著人自身的某些缺陷。

天倫,結合詩歌題目,此處應該泛指父子等天然的親屬關係,如南朝宋鮑照《謝假啟》中所寫:「天倫同氣,實惟一妹。」但需要注意一點的是,結合詩歌開頭兩句,其中難免帶有另外一個涵義,那就是天理或天意。無論人的出身或者本性,是愚是賢,天然的親情都是一樣的,是無法改變的。

「惆悵同安何處所,不堪歲暮更天寒」,世間分離恆在,親人天隔一方,只能各自滿懷著憂慮和擔心,怕對方生活不如意,抵抗不住歲月的風雪侵襲。這裡的「惆悵」是消極的情緒,卻是積極的情感。「歲暮」和「天寒」,是天時的輪轉,是自然的災害,也代表著人世間奔湧而來的各種禍患。

所以,這些都是詩人在得出開端的結論之後,繼續使用一種猜測推導出來的場景,以此來說明自己的論點「天倫只一般」。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同理之心」,就像哲人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

宋人寫詩,喜愛「講理」,這是一種開拓,也是一個枷鎖,牢牢地僵硬了詩的靈性。有點兒畫地為牢,理性大於詩性。或許牽扯到人類的歷史發展,時代就像灰塵一樣越積越多,越堆越厚。後來者必定會比前輩想得多,思考的雜。複雜的想法總要尋找一個出口,詩歌便成為很好的代言品。

陳文蔚的這首詩是讀邵雍詩後所作,康節先生既然是易學大家,在詩裡面講點天理或人倫的大道,肯定是在所難免的。此詩既屬「讀後感」,受到一些「牽連」,也是無法避免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