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襄夏(1710年-1771年),名紹暗,字襄夏,號定庵,浙江海寧人,清代著名圍棋國手。幼時性拙喜靜,羸弱多病,受父熏陶,工詩善琴。見同裡范西屏學弈,年十二而與師俞長侯齊名,慕而同學,不久與范爭先。後又得徐星友指教,授以《兼山堂弈譜》,刻苦鑽研,銳意深求。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清雍正十年(1732年),與前輩國手梁魏今同遊湖州峴山,施定庵聽梁言後茅塞頓開,遂悟自然之理,棋藝精進。十七、八歲,與范西屏同列為當代第一國手,並稱「棋聖」。兩人在雍正、乾隆間同時馳騁棋壇,所向披靡。《中國圍棋》說:當時「中國的弈壇,就為同是浙江海寧人的兩位棋聖稱雄了四十多年」「海內翕然稱之,無異辭也。」
施襄夏與程蘭如、范西屏、梁魏今並稱「清代圍棋四大家」,與范西屏、黃龍士並稱「清代三大棋聖」。范、施兩人棋藝各擅其妙,難分高下。行家比作「詩中李杜」。時人評論說:「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定庵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乾隆四年(1739年),兩人曾對弈於當湖(今浙江平湖),前後十局,勝負相當,即中國圍棋史上著名的「當湖十局」。氣勢磅礡,殺法精緊,代表了清代棋藝的最高水平。施定庵晚年客居揚州,著《弈理指歸》二卷,後又著《續編》,與范西屏《桃花泉弈譜》同為後世弈者所必讀。
人物生平
施襄夏從小就讀於私塾,是個老實、文靜的孩子。他父親是位雅士,擅長詩文書法,也畫些蘭竹之類。施襄夏念完功課,便坐在父親身邊,看他撫琴下棋。漸漸地,他對這棋藝發生了興趣,開始向父詢問其中的道理。
父親對他說:「學琴需要『淡雅』,而不能『繁枝』,學棋需要『靈益』,而不能『沾滯』。你瘦弱多病,學琴好些。」於是施襄夏開始學琴了。不過沒過多久,父親發現兒子對圍棋的喜愛甚於琴。當時,比施襄夏年長一歲的范西屏從師俞長侯學棋,到十二歲時,已與老師齊名,這使施襄夏十分羨慕。父親便也把他送到了俞長侯門下。
施襄夏不甘久居人下,他在俞長侯那兒,先生受先三子教了他一年,他便能與范西屏爭個高下了,其間,老棋手徐星友也曾受先三子與施襄夏下過棋。老棋手慧眼識真珠,非常看重這位少年棋手,把自己的棋著《兼山堂弈譜》贈給他。施襄夏也果然不負厚望,對這本名著認真鑽研數年,受益很大。
施襄夏二十一歲時,在湖州遇見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蘭如,兩位長者都受先與他下了幾局棋,施襄夏從中又悟出不少道理。兩年以後,施襄夏又遇梁魏今,他們同游硯山,見山下流水淙淙,都很興奮。梁魏今對施襄夏說:「你的棋已經下得不錯了,但你真的領會了其中奧妙了嗎?下棋時該走的就得走,該停的就得停,要聽其自然而不要強行,這才是下棋的道理。你雖然刻意追求,然而有『過猶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來你仍未脫一先的水平。」施襄夏細細體會了這番深刻的議論,意識到自己以前好高騖遠,走了彎路。從此,施襄夏一變往日棋風,終於成為一代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