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本站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聊齋誌異》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聊齋誌異》是清朝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通過491個精彩的鬼怪狐仙故事,將文言短篇小說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那以後,文學家再也沒有創作出與《聊齋誌異》相提並論的文言小說了。
既然《聊齋誌異》如此經典,為何沒有當選四大名著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看四大名著的出台過程。
我們所說的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其實脫胎於明朝四大奇書。
明朝文學家馮夢龍創作、搜集、整理、編輯了一批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作品,其中有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即「三言二拍」中的「三言」。此外,馮夢龍還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他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並列為四大奇書。
明末文學家李漁贊成馮夢龍關於四大奇書的說法。四大奇書的說法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1644年清朝入關後,曾經將《金瓶梅》列為禁書,在全國各地查禁銷毀。於是四大奇書變成了三大奇書。
清朝乾隆年間,和珅與紀曉嵐、陸錫熊、孫士毅等人一起編撰《四庫全書》時,搜到了一部叫《石頭記》的書籍。和珅對這部長篇巨著讚歎不已。由於《石頭記》只有80回,沒有結局,和珅請著名文人高鄂為這部小說續寫了40回。隨後,和珅說服了乾隆皇帝,由武英殿修書處出版發行了這部書。這就是後來一紙風行數百年的《紅樓夢》。
《紅樓夢》問世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人們將《紅樓夢》取代了《金瓶梅》,重新組合成四大奇書。
上世紀50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了這套四大奇書,將之命名為「四大名著」。就這樣四大奇書變成了四大名著。
有人問:蒲松齡創作《聊齋誌異》時,是康熙年間,早於《紅樓夢》的問世時間。《聊齋誌異》問世後,風行天下,以至於出現了許多翻刻本(盜版)。為什麼不用《聊齋誌異》代替《金瓶梅》進入四大奇書呢?
原因很簡單,《聊齋誌異》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不是一個類型的小說,《紅樓夢》才是。
從語言風格上來說,《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都是白話小說,而《聊齋誌異》是文言小說。
白話小說發源於唐朝,發展於宋朝,興盛於明清。白話小說屬於市井小說,流傳於最底層的民間,深受普通百姓喜歡,卻不登大雅之堂。這就是說,正兒八經的文人士大夫是不屑於顧的。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凡是不登大雅之堂、凡為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體都是『俗文學』。」這裡的「俗文學」,指的就是白話小說。
文人士大夫所創作、閱讀的是文言小說。如果說白話小說以「通俗」為特點,那麼文言小說就以「文雅」為特點。雖然文言小說的讀者群和影響力,都遠不及白話小說,但文言小說的地位高啊。《四庫全書》中沒有收集一部白話小說(連紅樓夢都沒有收集),卻收集了不少文言小說。
因此,清朝人壓根不會想到,要用《聊齋誌異》代替《金瓶梅》進入四大奇書行列。「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聊齋誌異》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本來就不是一家人,幹嘛非得將他們湊在一起呢?
相關內容: 聊齋誌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