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垂頭喪氣”的出處是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垂頭喪氣”的出處是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垂頭喪氣”的出處是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大全

【垂頭喪氣的意思】

唐·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 上手稱謝。」

釋義:垂頭:耷拉著腦袋;喪氣:神情沮喪。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蘼不振的樣子。

【垂頭喪氣的故事】

唐朝末年,政治腐敗,各地的藩鎮,都擁兵自重,形成軍閥割據的局面。北方的兩大藩鎮李茂貞、朱全忠為了控制當時的傀儡皇帝唐昭宗,把持朝政,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當時有個叫韓全誨的宦官,和李茂貞有點交情。他生怕朱全忠先打到京城長安,自己的性命難保,就哭著勸皇帝說:「朱全忠如果打到長安,一定要皇帝禪位給他。臣下不忍心看到大唐江山在皇上手中失去,不如皇上到陝西鳳翔去依靠李茂貞,再討伐朱全忠。」

昭宗起先不答應,韓全誨就放火燒樓,最後逼著昭宗到了鳳翔,朱全忠則緊追不捨,一路打到鳳翔,把鳳翔府團團圍住,晝夜攻城。

圍城日子久了,城中糧食不夠吃,餓死了許多士兵和百姓,連昭宗也吃不飽。不少大將不得不出城投降了朱全忠。李茂貞也慌了,於是寫信給朱全忠說:「這次禍亂,是宦官韓全誨等人造成的。我害怕皇上被壞人利用,您當時又沒有趕到,只能讓皇上在鳳翔住下。既然您有心主持社稷,我願意鼎力相助。」

韓全誨等一批宦官把昭宗逼到鳳翔,等於幫李茂貞劫持了皇帝,原以為立了大功。不料李茂貞無能,竟要把皇上交給朱全忠。這樣,他們幾個的性命一定不保。所以韓全誨和其他幾個宦官越想越害怕。大勢已去,又沒有其他辦法可想,一個個垂頭喪氣,默不作聲。

果然不幾天,昭宗便下命令處死了韓全誨等一批宦官。不久,昭宗也被朱全忠殺死。

相關內容: 歷史典故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