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揠苗助長”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揠苗助長”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揠苗助長”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大全

【揠苗助長成語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捨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釋義:揠:拔起。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比喻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長」

【揠苗助長成語故事】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他很關心自己種的莊稼,天天到地裡去看。他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琢磨怎樣才能讓禾苗快些長高。

一天,他靈機一動,終於想出了辦法。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捲起褲管就往水田里跑,開始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直拔到半晌午,弄得又累又餓。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地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里的稻苗長高了不少。」妻子忙問怎麼回事,他如此這般講了一遍。

他兒子聽到家裡的禾苗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地跑到田里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相關內容: 成語歷史典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