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為什麼是「女人相」?觀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很多古代小說裡面,還有翻拍的影視劇中,觀音菩薩的形象一直都是一個慈眉善目,心地善良的女性形象,女性本身就具有一種親和力,菩薩又是「普度眾生」,所以對於觀音菩薩是個女性的設定,很多人已經默認了。但是在最初的印度佛教傳說中,觀音菩薩竟然是一個男人,還是一位太子,這是怎麼回事?那觀音菩薩又是如何從男人變成女人的呢?
喜歡《西遊記》的人,肯定見過電視連續劇當中優美、慈善的觀音菩薩吧。殊不知,在佛教歷史當中,「觀世音」的確「由男變女」,徹底改變了自身的性別面貌。儘管如此,「觀音菩薩」仍舊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尊者,那柔美、智慧的笑容,早已經穿透了漫長的歷史時空。
據《悲華經》的說法,「觀世音」是轉輪聖王無淨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願,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為此,「佛祖」給他起名叫做「觀世音」。
有趣的是,高深的佛教傳至中國以後,中國本土文化吸納了「觀世音」這一救苦救難的神靈形象,結合道、仙、儒等多方面的教義,締造了中華本土的「觀音傳說」。
相傳,古代「妙莊王」有三個女兒,三女兒叫做「妙善」。這位姑娘自幼聰慧過人,與眾不同。至出嫁之時,執意出家為尼。「妙莊王」為此大怒,將她逐出王宮。後來,「妙莊王」身染頑疾,危在旦夕,一得道僧人指點,需要用親生女兒的手和眼作為「藥引」,才可能治癒。不過,非常遺憾的是,他的大女兒和二女兒,根本就不答應。接著,那位僧人又告訴「妙莊王」,香山有位道法高深的仙人,興許能救治。「妙莊王」遣人相請,香山仙人應邀前來,「妙莊王」才發現,香山仙人竟然是三女兒「妙善」。
隨後,「妙善」毫不猶豫地奉上了自己的手和眼,為父親做藥引,「妙莊王」因此痊癒。後來,「佛祖」感其孝心,賜了妙善「千手千眼」,世人由此奉她為「觀世音」。這就是中國版「觀音菩薩」的真實來歷。
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形象都屬於「男相」。比如,《華嚴經》裡說:「勇猛丈夫觀自在。」這種辭藻可以表明,「觀世音」的確曾是「男相」。此後,「觀世音」又怎麼改變了性別了呢?
首先,「觀世音」以多苦的眾生為救濟對象,而在古時,在芸芸眾生中,又以女眾的痛苦為最。因此,「觀世音」多示現女身,與受苦女子站在同一陣線上,用女性的角度去傾聽她們的苦難,從而引導幫助她們走上解脫大道。
其次,女性向來給人一種溫柔慈善的感覺,並且多了男性無法比擬的母愛。「觀世音」深知世間母愛的偉大,所以處處以女身渡世,感化世間的女人,將世間的母愛加以淨化而擴大,去慈愛一切眾生,成就正等正覺。但女相只是「觀世音」隨類應化的「示現」,而不是真正的性別,其真正的性別應如上面的《悲華經》所描述的,是一位男性。
源自於印度一帶的佛教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菩薩,他就是觀音菩薩。然而觀音菩薩的形象在我國受到我們國家文化的影響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在我國元朝以前,由於觀音菩薩本身就是男兒身,以前從外面傳入我國的觀音菩薩的形象自然是男兒身。
元朝初年,大畫家趙孟頫的妻子,同樣是書畫家的管道升畫了一幅水墨畫,是女性形象的觀音菩薩像,這是因為在管道升看來觀音菩薩慈悲,愛眾生宛若女子。
後來,管道升還撰寫了一本名為《觀音成道記》的書。根據《觀音成道記》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觀音菩薩原本是天竺國妙莊王的三女兒,名叫妙善。妙善生下來就只吃素食,一心禮佛,堅定決心絕不嫁人。
由於妙善不嫁人的態度,她的父親妙莊王很頭疼,因此妙莊王向妙善提了個要求,他讓妙善去完成十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完成了就可以不嫁人,完不成的話便要嫁人了。
這十件事並非是凡人有毅力就一定可以完成的,比如說用竹筐挑水灌滿一水池,再比如說一晚上織成一百匹布。妙善完成不了,就誠心向天禱告,天上的諸神被妙善的行為感動了,便下凡間幫助她完成任務。因此妙善順利的完成了妙莊王刻意刁難她的十件難事。
後來在太白星君的指引下,妙善得道了,成道後的妙善又度父母姊妹全家人皆得成正果。從《觀音成道記》所描寫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我國本土宗教道教對外來佛教的改變和影響,不同的宗教文化之間相互的借鑒。
道教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因此唐朝時期的皇帝便把老子的地位抬的特別高。宋朝皇帝延續了唐朝對道教的推崇,甚至道教的地位更加的高了。
宋朝的宣和元年,皇帝下詔,把佛祖改為大覺金仙,羅漢改為尊者,觀音菩薩改為觀音大士,在世俗的統治中人為的將中國的佛教併入了道教。即便是如今,道教也依然有著自己對觀音菩薩的稱謂:洞天地主圓通自在天尊。
雖然道教從唐朝開始在我國的地位非常高,但是佛教在唐朝時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論是皇家還是民間都很喜歡佛教文化。但是由於要避諱帝王李世民名號的原因,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被免去了世字,改為了觀音菩薩。
唐朝早已不復存在,如今對於觀音菩薩名字的忌諱也早就沒有了。在我國,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觀自在,觀世音菩薩,她是深受我國民間百姓愛戴的一位菩薩。
觀音菩薩曾立誓要普度天下眾生,眾生得度,然後自己最後一個得度,所以千百年來,仍然稱她為觀音菩薩而不稱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