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731—812),俗名車奉朝,唐朝名僧。京兆郡雲陽縣(今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一帶)人。是後魏拓跋氏關係疏遠的後裔。是明朝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
人物履歷
早年從軍,為小吏,自小天資聰敏,喜愛儒學,為人孝悌名聞鄉里。
唐玄宗天寶九年(750),罽賓遣特使赴長安,表示意願歸附。
次年(751),唐玄宗派中使內侍省張韜光及40餘眾護送罽賓使者返西域時,車奉朝任左衛涇州四門府別將。
天寶十二年(753),唐使團啟程從罽賓返回長安,抵達罽賓國王冬天駐地犍陀羅。
至德二年(757年),車奉朝因患重病,不能如期隨團返中原,便留在犍陀羅養病。病中發願:如待病癒,願落髮為僧。時罽賓佛教盛行,高僧雲集,車奉朝病癒後便皈依佛門,師從犍陀羅三藏法師舍利越魔,舍利越魔賜車奉朝法號法界。此後,法界隨舍利越魔學習梵語,並隨其遊歷罽賓、天竺等國訪師問道,研學佛法。
廣德二年(764年),南遊中天竺國。
幾年後,法界萌生返唐之意,於是向師傅提出東歸請求,舍利越魔憐憫其心,准其所求。舍利越魔贈與法界梵文《十力經》、《十地經》和《回向輪經》及佛舍利等聖物,請法界帶回大唐。
法界取來時的道路,翻山越嶺,歷盡艱辛,終於回到了疏勒(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他在疏勒和于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作了暫短停留,然後北上,到達龜茲(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龜茲是唐朝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王挽留法界在龜茲傳播佛教、翻譯佛經。法界見龜茲物產豐饒,佛教昌盛,遂留駐龜茲蓮花寺,與龜茲高僧勿提提犀魚等僧眾,共同翻譯從印度帶回的《十地經》、《十力經》、《回向輪經》等佛經。法界共在龜茲生活30餘年。
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法界離開龜茲。
貞元六年(790年)二月,抵達京城長安。
入朝後,法界將帶回的佛牙舍利及所譯經捲進奉入內。經功德使竇文場的奏請,德宗皇帝敕命悟空住長安章敬寺,並賜法號「悟空」。悟空自離開長安到返回長安,已年逾六旬,前後共計40年。其間經過安史之亂和吐蕃的多次寇掠,回到雲陽縣省親時,父母家人早已亡故。
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高僧圓照編撰《貞元釋教錄》,其卷下《入藏錄》中新收的6部39卷經典中,就有悟空參與翻譯的《十力經》1卷(署勿提犀魚譯)及《回向輪經》1卷、《十地經》9卷(上二部均署屍羅達摩譯);並將悟空在西域的見聞寫成《悟空入竺記》,作為《十力經》的序言,詳細記述了悟空在天竺和罽賓的求佛事跡。自此,悟空在印度、西域的經歷方被記入史籍。法國沙畹有法譯本。
唐永和七年(812年)正月二十三日,悟空圓寂於長安護法寺,歸葬嵯峨山二台之頂,建振錫寺和悟空禪師塔紀念。
宋代贊寧在《悟空入竺記》的資料基礎之上加以補充,在《宋高僧傳》「譯經篇」中,正式為悟空立傳。另外,贊寧的《宋高僧傳》裡,也為悟空立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