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是我國明朝傑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與張仲景一起被人稱為「醫林二聖」。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對醫藥界影響巨大,那歷史上的李時珍是怎麼樣?還有他編寫《本草綱目》的初衷是什麼?
李時珍的資料有哪些
李時珍1518年出生在湖北蘄縣,字東璧,晚號瀕湖老人。早年父親李言聞曾讓李時珍從仕。但李時珍並不熱衷於科舉。所以李時珍三次不及第後放棄了科舉,潛心專研醫學。
李時珍嘗百草
李時珍38歲的時候,因治好了富顧王朱厚焜兒子的病名聲大噪。被楚王朱英襝邀請至王府做事。1556年,李時珍被推薦到了太醫院,李時珍的人生轉變開始從他進入太醫院開始,太醫院是岐黃名家聚集之地,通過與當時醫術頂級的人接觸共事,大大豐富了李時珍的閱歷。同時,皇家藏書的豐富和御用藥的完備,增長了李時珍的見識,這些都為他日後編寫《本草綱目》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588年李時珍辭官還鄉,從太醫院還鄉後創立了東壁堂,坐堂行醫。從1565年開始,李時珍便行萬里路,嘗百草。他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手機藥物標本,並向許多採藥工、漁人、樵夫學習,參考了歷代醫書925種,弄清了許多醫書上的疑難雜症,和許多容易混淆的藥物。在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的初稿,當時的李時珍61歲,之後的10年,李時珍又對《本草綱目》進行了三次修改,所以李時珍著書應該花了近40年。
李時珍本草綱目介紹
1593年《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發行,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初衷是因為在長期的行醫過程中,他發現以往的本草書有不少錯誤,而且有些用藥經驗已不切實際,於是想重新編寫一本醫書。為了編寫《本草綱目》,李時珍研讀過925種醫藥書籍和有關資料,為了採集藥物標本,行程達一萬餘裡。李時珍傾盡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並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本草綱目》這部巨著。
李時珍石像
李時珍相當具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嗎,當時為了深入研究,取得第一手資料,李時珍冒著生命危險,他吞服了曼陀羅,體驗這種藥的麻醉作用,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痛覺的程度。經過他自己多次親自嘗試,才發現大豆要加上甘草,解毒效力才顯出來。
《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它系統地總結了明代以前的所有藥物成就,全書近二百萬字,共五十二卷。一共記載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捲一捲二為本草序列,卷三卷四為百病主治藥,從卷五到卷五十二,將所收集的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物劃歸十六部,六十類分述,書中附方一萬一千餘個,藥物形態圖一千一百餘幅。每種藥物之下依次分為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項,可謂條理清晰,內容完備。
李時珍對醫學的癡迷和忠誠度已經超越了許多人,後世為了紀念李時珍,將他的雕像立在醫院門口,《本草綱目》對醫學的傳承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已成為醫藥史上璀璨的明珠,指引著從醫人員。
相關內容: 李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