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考》由明朝李時珍撰寫,為研究奇經八脈之專論

《奇經八脈考》由明朝李時珍撰寫,為研究奇經八脈之專論

《奇經八脈考》由明朝李時珍撰寫,為研究奇經八脈之專論

古代典籍

《奇經八脈考》,經脈專書,1卷,明·李時珍撰,刊於萬曆六年(1578年)。此書為研究奇經八脈之專論。李氏參考歷代有關文獻,對十二正經以外的陰維、陽維、陰蹺、陽蹺、任、督、帶、沖八脈循行路線和主治病證,進行了整理和說明,並提出個人見解。其對奇經理論之闡發,為臨床從奇經論治提供了依據,尤以沖、任、督、帶等脈主證與婦科臨床密切相關。奇經之學術經驗,對氣功之研究和臨床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作者較全面地考述奇經八脈,是對經絡學說之一大發展。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成書背景

自《內經》《難經》以來,歷代醫家對奇經八脈頗多研究,李時珍因感「八脈散在群書者,略而不悉」,故對此詳加考證,著成《奇經八脈考》。並遵經典之旨,采百家之長,參臨證實踐,對八脈的循行路線及腧穴,均作了詳盡考證、整理和補充。

內容簡介

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對八脈的循行路線及靦穴,均作了詳盡考證、整理和補充。如衝脈的循行路線,《內經》記載至少有5條之多,李時珍確認「其浮而外者」有交會穴的上行經脈1條,即起於胞中,從少腹內部淺出「氣沖」,「並足陽明少陰二經之間,循腹上行至橫骨」,還說明衝脈與足少陰、足陽明、任脈聯繫密切的生理特點。又如帶脈循行路線及所分佈穴位,《內經》言而未明,《難經》僅曰「起於季脅,回身一周」,李氏則確定為「起於季脅足厥陰之章門穴,同足少陽循帶脈穴,圍身一周,如束帶然;又與足少陽會於五樞、維道,左右各四,凡八穴。此外,李氏還分別補充部分奇經的分佈路線,如陰維脈補出「上至頂前而終」,陽維脈「上至本神而止」,任脈「循面系兩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終」等。

李氏在整理奇經八脈循行路線的同時,對以往所載腧穴也作了詳細考證,既訂正或刪除重複;又增補不少新穴。奇經八脈除任、督二脈有專穴外,其餘六經之穴皆交會於十二正經之中。元代醫家滑壽《校注十四經發揮》記載奇經八脈穴共141個,其中督脈單穴27個,任脈單穴24個,其他雙穴90個,但多有重複。《奇經八脈考》訂正後為158穴,督脈補入屏翳、中樞、會陽(雙)穴,衝脈補入氣衝穴,帶脈補入章門、五樞穴,陽蹺脈補入睛明、風池穴,陰蹺脈補入照海穴,陽維脈補入臂臑、臑會、目窗、承靈、臑腧穴;並認定陰維脈有14穴,陽維脈有32穴;還糾正了滑壽將居髎歸入陰維脈之誤,使奇經八脈之穴更為完善。

分頁符

書中將奇經八脈按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沖、任、督、帶的順序排列,顯見其對陰、陽二維的重視。他說:「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綱維也。」並進一步強調:「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裡。」明確了陰維、陽維二維脈職司表裡營衛,乃氣血之維繫。其說主要源於《難經·二十九難》之「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及金代張元素陽維病即營衛病之說。但是又提出:「潔古獨以桂枝一證屬之陽維,似未擴充」,「陽維之脈,與手足三陽相維,而足太陽少陽則始終相聯附者。」

所以邪在肌表營衛不和者宜桂枝法;邪在皮毛肺失宣肅者宜麻黃法;在半表半里者,宜小柴胡法;邪結陽明燥熱者宜白虎、承氣法;若邪陷入深,三陰受邪者,又宜區分寒熱虛實辨證論治。針對潔古「陰維為病苦心痛、治在三陰之交。太陰證則理中湯,少陰證則四逆湯,厥陰證則當歸四逆湯、吳茱萸湯主之」之說,李時珍又作了補充,指出:「潔古獨以三陰溫裡之藥治之,則寒中三陰者宜矣,而三陰熱厥作痛,似未備矣」。

認為「陰維之脈,雖交三陰而行,實與任脈同歸,故心痛多屬少陰、厥陰、任脈之氣上衝而然」,強調治陰維之虛寒腹痛證,應合三陰虛寒辨治。兼少陰及任脈者,投四逆湯;兼厥陰者,投當歸四逆湯;兼太陰者,投理中湯。若屬陰維實熱腹痛之證,宜合三陰熱實證辨治。如熱痛兼少陰及任脈者,取金鈴散、延胡索散;兼厥陰者。取失笑散;兼太陰者,取承氣湯。若在表營衛氣血虛弱,或在裡沖任氣血虧損,又宜捨標從本先固氣血,選用黃芪建中、四物、養營等方。

對於前人論述難於定論者,李氏往往採取客觀的態度。如有關陰蹺脈、陽蹺脈「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之說,歷來眾說紛壇。《靈樞》載「寒則筋急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王叔和強調「脾之候在瞼,瞼動則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則瞼澀嗜臥矣」;《諸病源候論》則謂「脾病睏倦而嗜臥,膽病多煩而不眠」;張子和卻認為:「思氣所至為不眠,為嗜臥」。李氏在認真研究後指出:「數說皆論目閉目不瞑,雖不言及二蹺,蓋亦不離乎陰陽營衛虛實之理。」故認為系後學「可互考者也」。

影響評價

《奇經八脈考》較全面地考述奇經八脈,是對經絡學說之一大發展。

相關內容: 李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